第636章 灵山徒劳龙 (第2/2页)
……
却说那黄眉大王,自阿傩、迦叶二位尊者处,以金银珠玉换得金蝉子之诸般谋划,心中已然洞若观火,明了如镜。
他暗自思量:
“金蝉子这厮,端的狡猾异常!”
“他既已着手网罗天蓬元帅、卷帘大将、西海玉龙三太子之属,又以十世修行苦历千山之计惑人,显是志在必得。”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我黄眉岂能落后?”
“也需寻些臂助,方好与他争这东土传经的正果。”
念及此。
黄眉大王辞了阿傩、迦叶,正寻思谁可做那帮手。
黄眉大王心中念道:
“这观世音菩萨所言,确有道理。”
“南赡部洲之人,多信仰龙神。”
“其中人族皇帝,更是直接自称为‘真龙天子’,以显尊贵。”
“金蝉子既然要寻西海龙族相助,我亦需找个龙族之士,助我传经,方可不落下风。”
正思量间,耳畔忽闻三声钟响,悠扬宏大:
“铛、铛、铛!”
其声洪大清越,如龙吟狮吼,自灵山深处悠悠传来,涤荡心神,扫除尘虑。
此乃“金刚般若钟”之妙音,一响能醒痴顽,二响可破魔障,三响通明三世因果,端的是一件佛门重器。
黄眉大王闻声,面上黄眉倒竖,眼中精光一闪:
“妙哉!险些忘了这位‘司钟官’贤弟!”
“他亦是正统龙种,实力不俗,可助我成事。”
“更兼他身负血仇,岂非正是我黄眉的一着好棋?”
其心中计较已定,便驾起一阵黄风,循着那钟声,径向灵山钟楼而去,意欲寻那“灵山司钟官”贤弟,共谋大计。
……
泾河龙王敖渊的第五子,为“徒劳龙”。
即小鼍龙的五哥。
徒劳龙长久以来皆驻扎于灵山,肩负“灵山司钟官”之重任。
有一个词叫“晨钟暮磬”,亦称“晨钟暮鼓”。
晨钟暮磬,此乃佛寺之常规仪轨。
晨起,寺庙钟声悠悠,唤醒世间沉睡之灵。
暮至,寺庙磬音袅袅,送别日间纷扰之尘。
宋代宋祁曾有诗云:
“‘晨钟暮磬’无时歇,翠竹黄花相间明。”
而宋代诗人陆游亦留下诗句:
“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徒劳龙为灵山“司钟官”,在“灵山敲钟”的。
黄眉是弥勒佛座下“司磬童子”,为“弥勒佛敲磬”的。
徒劳龙是敲钟的。
黄眉是敲磬的。
徒劳龙与黄眉职责相近,在灵山的大型法事之中,常需钟磬齐鸣。
如《西游记》中,在描绘黄眉大王的小雷音寺之时,曾道:
“忽见祥光蔼蔼,彩雾纷纷,有一所楼台殿阁,隐隐的‘钟磬’悠扬。”
“楼台突兀门迎嶂,‘钟磬’虚徐声韵长。”
……
徒劳龙司钟,黄眉敲磬,二人同步操作法器,配合默契,久而久之,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徒劳龙和黄眉,两个人自然认识,而且关系很不错。
徒劳龙,也算得上是黄眉为数不多的好友了。
只不过,徒劳龙身为灵山“司钟官”,事务繁忙,每日皆需按时撞钟,不得有丝毫懈怠。
而黄眉作为弥勒佛座下童子,直接听命于弥勒佛,只需在弥勒佛宫中司磬,相对而言,自由些许。
而弥勒佛虽然有自己的道场,但是也长期居于灵山。
比如:
如来佛祖降伏金翅大鹏雕之时,便是过去、未来、现在三尊佛一同前往。
而弥勒佛降伏黄眉大王后,别了孙悟空,亦是驾祥云径转极乐世界。
……
于是。
黄眉直接往灵山的钟楼而去,在钟楼找到了徒劳龙。
……
徒劳龙身为灵山“司钟官”,每日撞钟,其职责虽看似平常,却实乃佛门法事中不可或缺之一环。
他本事非凡,神通不弱于一些四海龙族。
要知道,卷帘大将随唐僧西行取经,历经重重磨难,最终也不过混了个“金身罗汉”之位。
西海玉龙三太子敖烈,驮负唐僧西行取经,又驮负佛经前往东土,一路饱经风霜,最后在灵山也仅得了个“八部天龙马菩萨”之职。
这个“八部天龙马菩萨”是干什么的呢?
在《西游记》的大结局,白龙马打个展身,即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一身瑞气,四爪祥云,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
说白了。
西海玉龙三太子敖烈,最后化作灵山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的盘柱之龙。
白龙马在灵山的山门上,“盘柱子”去了。
而徒劳龙,在西行取经之前,便已稳坐灵山“司钟官”之位。
换句话说:
“在白龙马进入‘灵山体制’之前,徒劳龙就已经进入‘灵山体制’之内了。”
可见徒劳龙的能力与机缘,皆是不凡。
……
却说灵山胜境,大雷音寺钟楼之上。
但见:
“琉璃瓦映日生辉,紫金梁盘龙吐瑞。”
“八面玲珑开宝阙,九重瑞霭护禅扉。”
那一口“金刚般若钟”,高悬在朱漆雕梁之下,其非铜非铁,非金非玉,乃是西方功德池底一块先天奇异矿石,蒙如来佛祖以大法力点化,又受亿万载香火念力浸染而成。
钟体上,镂刻着《金刚经》全文,梵文密布,金光流转,隐隐有佛光透出。钟下一人,正是灵山司钟官。
此钟一响,声传三千世界,能醒痴顽,能破魔障,能通三世因果,端的是灵山重器,佛门至宝。
而司钟官者,非是凡僧,乃是那泾河龙王敖渊的第五子,名唤“徒劳龙”。
此龙生得非凡,正是:
“金鳞耀日映祥云,玉爪悬空扣梵音。颔下银须飘瑞霭,眉间慧眼照乾坤。”
“本是江河翻浪主,今为灵山撞钟人。”
徒劳龙奉佛祖法旨,专司此职,晨昏定省,不敢有丝毫懈怠。
每每敲响晨钟,洪音浩荡,震得灵山七十二峰松涛应和,引得八部天龙、诸佛菩萨齐诵真言;暮鼓一响,则余韵悠长,让万千比丘、罗汉沙弥心归寂静,参禅入定。
徒劳龙为“灵山司钟之龙”,其职虽显赫,却似那磨坊老骥,周而复始,难得寸进之功。
故名“徒劳龙”。
这一日。
徒劳龙刚敲罢午时三刻的“解厄钟”,余音尚在云海间缭绕,荡开三千烦恼,惊醒无数迷梦。
他独立钟楼,凭栏远眺,一双龙目含悲带戚,直勾勾望向东方那云海苍茫处,愁云惨淡,锁住眉峰。
手中紧攥着西海传来的家书,字字泣血,诉说着老父泾河龙王敖渊蒙冤受戮、葬身荒崖的噩耗,以及幼弟小鼍龙在西海与道门八仙缠斗的凶险。
他身为泾河龙王之子,恨不能肋生双翅,飞回故地,为父雪耻,助弟脱困。
奈何身负司钟重任,灵山戒律森严。
他前番向如来佛祖告假归家祭祀,竟未蒙恩准。
因此。
他只得将满腔悲愤,尽数化作那沉重悠扬的钟声。
徒劳龙敲完钟后,正坐在钟楼上发呆,一脸悲伤,如丧考妣。
“哎……”
徒劳龙正自嗟叹,忽闻身后一阵风袭来,伴随着几声轻快的脚步。
徒劳龙回身看时,却见一个蓬头垢面、黄眉倒竖、腰系狼牙棒的头陀,已笑嘻嘻地站在了身后,不是那弥勒佛祖座前的司磬童子黄眉,又是哪个?
“咦?徒劳龙贤弟!”
黄眉故作惊讶,大步上前,一把搂住徒劳龙的肩膀,亲热道:
“你缘何在此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莫非是嫌这灵山钟楼清冷,比不得你那泾河龙宫的水晶宫逍遥自在?”
“还是嫌这撞钟的差事,枯淡无味,消磨了你的英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