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 > 第630章 杨婵赐法,真武指点

第630章 杨婵赐法,真武指点

第630章 杨婵赐法,真武指点 (第2/2页)

但真武大帝的官阶比蜃龙高很多,且太岳太和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
  
  在太岳太和山,真武大帝就是老大。
  
  所以,蜃龙也需有真武大帝之令,方可轻离太岳太和山。
  
  ……
  
  却说昔日,东华帝君反天之时。
  
  真武大帝受玉皇大帝之令,率十数万天兵天将,于南天门外与东华帝君展开激战。
  
  东华帝君乃东王公转世,身具“木公”神格,乃东方木帝。
  
  真武大帝是玄虚上应,龟蛇合形,乃北方之神,为北方水帝。
  
  那东方木帝与北方水帝之战,真是一场好战!
  
  双方激战一场,真打得天地失色,日月无光,风云为之变色。
  
  最终,真武大帝棋差一着,被东华帝君击败,裹挟着破碎的龟甲蛇躯,坠入茫茫下界。
  
  这些年来,真武大帝一直在武当山养伤。
  
  ……
  
  泾河龙王的第八子为蜃龙,名为“敖蜃”。
  
  泾河龙王夫妇,很疼爱幼子。
  
  在其“第九子小鼍龙”还没出世之前,“第八子蜃龙”就是泾河龙王最疼爱的儿子。
  
  ……
  
  太岳太和山中。
  
  忽闻一声龙吟悲啸,穿云裂石,其声凄厉,震得满山松涛翻滚,如怒涛拍岸;涧水呜咽,似低泣哀鸣。
  
  原是蜃龙敖蜃,接到小鼍龙来信,知晓了家中祸事。
  
  昔日父亲威严中带着慈爱的音容笑貌,如潮水般涌入脑海。
  
  敖蜃只觉心胆俱裂,一股滔天的悲恸与怨怒直冲顶门,龙目之中,滚烫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龙泪簌簌落下。
  
  “父王……父王啊!”
  
  蜃龙悲声道:
  
  “悲哉,此仇不共戴天!身为龙子,岂能坐视父仇不报?”
  
  蜃龙霍然起身,龙躯因激愤而微微颤抖。
  
  他决意立刻动身奔赴西海,不仅要亲赴父亲灵前祭祀,更要手刃仇敌,为父雪恨!
  
  ……
  
  但见太岳太和山之幽涧深谷中,忽有一龙破水而出,腾空而起。
  
  此龙身覆金绿鳞甲,闪烁流光,体若巨蛟,盘旋于九霄之上,光影斑斓,炫人眼目。
  
  其形忽而幻化为羽翼长鸟,翱翔天际;忽而化作奇形贝类,沉静似渊,静谧中蕴藏无穷变化……令观者目眩神迷,难辨其真身之态。
  
  此正是古籍所载之“蜃龙”也。
  
  明代王圻,于其《三才图会》中详述蜃龙之状:
  
  “蜃龙状似螭龙,有角有耳,背鬣作红色,嘘气成楼台,将雨即见。得其脂和蜡为烛,香闻百步,烟出其上,皆成楼阁之形。”
  
  蜃龙者,形态万变,极擅幻化之术,乃龙族中一个诡秘而强大的支脉。
  
  古有“海市蜃楼”之异象,世人皆传,乃“蜃龙弄巧”,幻化而成。
  
  宋代博学之士沈括,于其《梦溪笔谈》中亦有载海市蜃楼: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
  
  ……
  
  在冲动复仇之前。
  
  蜃龙,即敖蜃,强抑满腔悲愤,整肃衣冠,步履沉重却坚定地迈向山巅的太和宫。
  
  太和宫前,云雾缭绕,庄严肃穆。
  
  蜃龙躬身,对守宫之灵官恭敬言道:
  
  “吾有事欲禀佑圣真君,烦请灵官通传一声。”
  
  看门之灵官闻言,随即转身入内,向真武大帝通报。
  
  不多时。
  
  真武大帝宣蜃龙觐见。
  
  太和宫内,香烟袅袅,肃穆庄严。
  
  真武大帝披发跣足,踏腾蛇神龟,端坐于云床之上,周身散发着厚重如山岳之威压,令人不敢直视。
  
  然在那威严之下,却隐约透出一丝不易察觉之沉疴病气。
  
  闻蜃龙来访。
  
  真武大帝(佑圣真君)睁开双目,看向蜃龙,问道:
  
  “敖蜃,你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蜃龙躬身行礼,神情悲戚,禀道:
  
  “真君容禀,家弟传信于我,言家父为道门八仙所害,蒙冤受戮,惨死于斩仙台上,尸骨亦被凄凉葬于荒崖之下。”
  
  “我欲归去祭祀亡父,亦欲与家弟联手,为父报仇雪恨!”
  
  “特此前来,向真君请辞。”
  
  真武大帝闻言,默然良久,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他与龙族,实有深厚渊源。
  
  其前身,乃祖玄武也。
  
  北方真武,龟蛇合形,正是北方玄武之化身。
  
  ……
  
  且说那武当山之山势形态,与“北方玄武”神兽之形貌高度契合,宛如天成。
  
  若从高空俯瞰武当山,其山形恰似一只巨龟驮负着金顶,巍峨壮观。
  
  元代道人刘道明在《武当福地总真集》中,曾明确提出其“玄武”之命名依据——山势如“龟蛇盘绕”,浑然一体。
  
  天地有四灵,分别为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明成祖朱棣在北方起兵,而“玄武神兽”恰为“北方水神”。
  
  故而,朱棣将北方玄武视为护国之神,敕封真武大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修武当山宫观,以彰其威德。
  
  《西游记》中也曾言道:
  
  “玉皇敕号,真武之名。玄虚上应,龟蛇合形。”
  
  此言,便道出了真武大帝之名的由来,正是龟蛇合形,北方玄武之化身。
  
  ……
  
  上古洪荒之际,天地初辟,混沌初分。
  
  龙族为鳞甲之首,水域霸主。
  
  玄武一族也在龙族的麾下。
  
  上古祖玄武曾追随祖龙,并肩征战四方。
  
  彼时,龙族与玄武一族,情谊深厚,实乃世交之好。
  
  故此,真武大帝的麾下,至今亦有诸多龙族部属,为其效力。
  
  而龙族的麾下,也有许多龟将。
  
  “东华帝君、道门八仙之吕洞宾、纯阳剑……”
  
  真武大帝闻蜃龙之言,心中若有所动,思绪万千。
  
  他深知此事背后,牵扯之广,绝非简单的私仇所能概括。
  
  毕竟。
  
  他曾与东华帝君正面交锋,亦曾被那先天纯阳剑所伤,记忆犹新。
  
  虽然东华帝君早已经转世成了吕洞宾,面貌全改,实力亦大不如前。
  
  那一柄先天纯阳剑也改头换面,不再是曾经的模样。
  
  但吕洞宾在南赡部洲游历之时,真武大帝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位东华帝君的转世之身。
  
  对于此“八仙过海”之事的蹊跷与幕后之人。
  
  真武大帝瞬间洞悉,心中明了。
  
  “东华帝君……”
  
  念及此曾经的对手,真武大帝不禁唏嘘不已。
  
  可叹“东王公”这第一世,为天庭之崛起铺路,却难享荣华,就此陨落。
  
  可叹“东华帝君”这第二世,又为道门之兴盛添砖加瓦,最终却难逃命运捉弄。
  
  可叹“吕洞宾”这第三世,复为他人手中之利剑,身不由己。
  
  ……
  
  思绪回转当下。
  
  真武大帝看向蜃龙,目光中带着长辈的关切与劝慰,缓缓开口道:
  
  “敖蜃,你之悲愤,我已尽知。”
  
  “然,蜃龙,你且听我一言。”
  
  “那道门八仙虽为散仙之流,但深得道门气运庇护,非同小可。”
  
  “且你父敖渊之死,根由错综复杂,非止八仙表象所现,背后更……”
  
  话欲将出。
  
  真武大帝望了望天,似有所感,心中一凛。
  
  他顿了顿,继续开口道:
  
  “背后更隐有天大之秘。”
  
  “其中牵扯天机,暗合大劫,恐有更深之手在拨弄因果,操控乾坤。”
  
  “此中蹊跷,凶险莫测,步步皆杀机!”
  
  “此劫,非止冲你龙族,更或借尔等为引,搅动三界波澜。”
  
  “你若此时去往西海,或自陷杀劫涡流,难以自拔,最终落得个身死道消之下场。”
  
  “但若你留在我这太岳太和山,潜心修行,我可保你安然无恙,或可避此一劫,保全性命无忧。”
  
  “如此,方可慰你父在天之灵,让他得以安息。”
  
  蜃龙闻言,猛地抬头。
  
  他看向真武大帝,目光决然,道:
  
  “真君庇护之意,敖蜃心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