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杨婵赐法,真武指点 (第1/2页)
却说西海龙宫之内,敖摩昂一声令下。
少顷。
数位面带惊惶、气息稍弱的西海龙族之女眷,几位尚在年幼、化形未全的西海龙族的龙子龙孙,以及几位垂垂老龙……皆被引至殿前。
……
西海龙宫的出口。
离别之情,弥漫于水晶宫阙之间,愁云惨淡。
待众人聚齐,气氛愈发凝重。
敖寸心一步三回头,那双美眸紧紧回望那巍峨森严的龙宫,眼中满是不舍与深深的忧虑。
杨婵见状,轻搀其臂,柔声相慰,引其登上云车。
离别之际。
敖摩昂前来相送妹妹和一众西海龙族的妇孺老弱。
敖寸心临登车前,猛地紧握敖摩昂之手,泪如雨下,泣不成声,道:
“大哥,你和父王……定要平安!”
敖摩昂拍了拍胸膛,强作笑颜,宽慰敖寸心道:
“妹妹且放宽心,我的本事,你还不清楚吗?”
“区区道门八仙,又何足为惧?”
“我定然安然无恙,到时候,大哥亲自去华山,接你回家。”
见西海龙女敖寸心对父兄如此忧心忡忡,杨婵终究还是心中不忍。
为了能让敖寸心安心。
杨婵轻咬下唇,思索片刻,对敖摩昂道:
“大太子,你且将手伸来。”
敖摩昂虽不明其意,但仍依言伸出右手。
“灵台无垢,仁心作引……”
“莲芯不灭,万法归一!”
杨婵心念微动,眉心青莲印记光华流转。
她并未祭出宝莲灯本体,唯以玉指于虚空之中勾画,引动一丝精纯浩瀚之宝莲灯本源神力,隔空轻点。
刹那间。
只见一道清冽温润、蕴含无尽生机与守护之意的青碧色光华,如灵蛇般蜿蜒而出,似活物般流淌。
那光华在敖摩昂宽厚的掌心缓缓凝聚,最终化作一个清晰、玄奥的“莲”字印记。
“大太子。”
杨婵隔空施法后,收回手指,正色叮嘱道:
“此番争斗,凶险莫测。”
“若你身陷绝境,力竭命危之际,心中默诵我‘西岳华山三圣母’之名号,同时紧握、松开此掌,来回三次。”
“我自有感应,或可借宝灯神力,于万里之外,护你一线生机。”
“切记,非紧要关头,慎用之!”
昔日,杨戬为保护她,怒而杀上灵山,被天庭关了禁闭,囚于灌江口。
杨婵目睹兄长之厄,心下悲戚,亦自省其身。
她念及己身,法力多赖宝莲灯之威,自身根基未固,修为尚浅,若遇强敌,恐难自保。
因此。
这些年来,杨婵于华山之地,闭关苦修,朝起暮息,寒来暑往,渐有所悟,修为大涨。
此乃她近日修行精进,境界突破后,所领悟的“新法术”。
亦是她“最新领悟”的宝莲灯运用小窍门之一。
…
此时此刻。
“莲”字印记成。
敖摩昂顿觉掌心印记蕴含一股宏大无匹的守护之力,温和却沛然莫御,心中震撼和感激无以复加。
他抬头望向不远处亭亭玉立的华山三圣母杨婵,深深一揖,语气复杂而真诚:
“华山三圣母今日大恩,敖摩昂……无以为报!回想起当年杨二哥之事……”
敖摩昂顿了顿,脸上浮现愧色:
“当年杨二哥落难西海,我们西海龙宫非但未能伸出援手,反奉天庭之命捉拿于他。”
“今日西海龙族有危,却蒙三圣母以德报怨,伸出援手,这份胸怀,让敖摩昂……实在惭愧!”
说到这里。
堂堂西海龙宫大太子,竟一时语塞,愧不能言,唯有对杨婵躬身深施一礼,深表对当年之事的深切歉意。
当年玉帝下了命令,要镇压亲妹子云华仙子,要杀了杨戬他爹杨天佑,要杀了杨戬他哥杨蛟。
还要杀了杨戬和杨婵。
他西海龙族也是奉令行事,捉拿杨戬。
谁料到。
杨戬得到了元始天尊的庇护,而杨婵则有女娲娘娘的青睐。
这杨家兄妹二人不仅逃过了那一劫,更是在逆境中成长,练就了一身惊天动地的本领,最终在三界之中站稳了脚跟。
……
杨婵轻移莲步,侧身避礼,玉手隔空,虚扶起敖摩昂。
她看向敖摩昂,眸光如水,清澈而坦荡,映照出内心的澄明无垢。
杨婵檀口轻启,坦然道:
“大太子言重了。”
“昔日,你与我杨家立场有别,西海所为乃奉命行事,在情理之中。”
“正所谓,在其位,则谋其政。”
“然则,寸心姐姐于危难之中,援手家兄,亦是实情。”
“救我杨家人是情分,我杨家人有恩必报,自当铭记于心。”
“若不助,亦属本分所在,我杨家之人,也不会因此心生怨怼,记恨于心。”
“往事已往,大太子无需再为此等旧事,心怀愧疚。”
杨婵之言,字字珠玑,句句透着心胸之宽广,慈悲之深厚,令在场诸水族,无不心生敬仰,都道:
“华山三圣母大仁大慈!”
敖摩昂闻此等豁达之语,又见杨婵目光纯净,无丝毫芥蒂,心头之愧意,宛如被清泉涤荡,一扫而空,唯余深深敬重与无尽感激。
敖摩昂遂不再多言,唯将此份情义,深深烙印于心中,再次郑重拱手,以示拜别之意。
一切尽在不言中。
……
当下杨婵不再耽搁,携了敖寸心之手,款步登上了那辆瑞气缭绕的云车。
一众西海龙族的眷属,亦紧随其后,各安其位。
敖寸心立于车前,眸中含泪,依依不舍地别过兄长敖摩昂。
“嘶!”
只听得玉骢天马一声清越嘶鸣,云车腾起万道霞光,分开水路,直向那南赡部洲的西岳华山而去。
宝莲灯光辉照耀,在深邃海水中辟开一条光明坦途,渐行渐远,终至杳然无踪。
……
南赡部洲之域,古有五岳,巍然屹立。
其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华山险峻,衡山秀丽,泰山壮阔……各有其景。
在五岳之中,西岳华山乃华山三圣母杨婵之修炼道场。
而于五岳之外,另有一中天神岳,古时尊为“太岳”。
此山,即武当山,又名“太岳太和山”。
古有《太岳太和山志》,详载此山之胜。
此山被称之为: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又有“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之称,足见其地位之尊崇。
太岳武当,古时声名显赫,曾一度凌驾于五岳之上,被誉为“五岳之冠”。
这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
真个好山!
但见此山绵亘八百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龙潜涧底,虎伏崖中。
七十二峰如剑戟直指苍穹,三十六岩似虎踞龙盘之态,二十四涧若游龙穿云破雾……
青鸾丹凤向阳鸣,白鹤伴云栖老桧。芙蓉峰竦杰高耸,紫盖岭巍峨壮丽。
真个是巨镇东南,中天神岳!
……
正所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太岳太和山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自然有仙,有龙。
此山之中,有真仙居之,仙曰“真武”。
此水之间,亦有龙潜之,龙曰“蜃龙”。
武当山,也是真武大帝的道场,也是真武大帝修道飞升之地。
武当山,即“非真武不足当之”。
北方真武大帝,又号曰“九天荡魔天尊”,掌管北天,降妖伏魔,护佑苍生。
山有山神守护,水有水神镇守,下界水神多为龙族之后裔。
泾河龙王第八子,乃蜃龙,镇守这太岳之山,保一方山水清净。
下界龙族行云布雨,多属于天庭水部,为四海龙王和天庭水部所管辖。
真武大帝掌管北天门,独领一军,降妖伏魔。
虽真武大帝和蜃龙分属不同部门,各司其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