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夫人看我有些坏 (第1/2页)
老话说得好:一白掩三丑。
况且王禹不仅不丑,还很是俊朗,体魄更是强健,穿衣显瘦,脱衣有肉。
之前是常年累月的劳作,皮肤略有些黑,整个人看上去……就是不像个读书人。
现在,得了“冰肌玉骨”的天赋,褪去了一层皮肉,露出下方吹弹可破的容颜。
简直活脱脱一个探花郎。
王禹左看看右看看,皮肤很细腻,光泽有弹性,比婴儿还要好,一弹之后,立刻出现个小红印,但瞬间就恢复了原有的白嫩。
但你别他看又白又嫩,其实深藏着爆炸般的力量。
手上一用劲,空气中轻微的一声炸响,好像是琴弦一下崩紧的声音。
随之两只手上的青筋,全部绽了起来,好像密密麻麻的精钢缠绕。
整双手,化为杀人的利器。
‘我倒是成了白面郎君。’
王禹摸了摸滑嫩的面部,突然笑了起来,心中暗忖:
‘掠夺了清风山三废的命魂,获得了他们的修炼天赋,那我不就是取代了他们三个的命数。魔星转世啊魔星转世!我怎么也算个魔星了吧!’
‘天魁星,我王禹当定了。’
“咦!”
李忠敲门进来,打眼一看,就是一愣。
两秒钟这才反应过来,兴奋道:“哥哥怎么变得如此白嫩?可是武学上有了突破?”
“略有所得,只是看上去有些怪怪的,像个娘们。”
“不怪,不怪,哪里像女人了?哥哥如此好相貌,如今又成了个白面小郎君,穿上襕衫,戴上东坡巾,说是个秀才,谁会起疑?”
众所周知,宋朝崇文抑武,不要说秀才了,便是个童生,也极有社会地位。
在大怂读书做官确实好。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亲撰的《励学篇》,是每个读书人心中的信念所在。
贞观年间,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端门列队而出时,非常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而大宋,将科举上升到了极致。
与士大夫共天下,可不是一句口号。
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汉!
这是韩琦因为一个小事情斩杀了军中猛将之后,发出的振聋发聩的怒吼!
但问题是,读书救不了天下啊!
读书人的脑袋,也挡不住半兽人的狼牙棒。
“哈哈,虽然我不曾入学,但也识得了字,写得了诗。”
王禹琢磨了一下,颔首道:“那就穿上襕衫,戴上东坡巾。我王禹曾经也是个斯文人。”
这一变白,那最近杀人养成的锐利之气,也隐藏了下去。
任谁一看,也不可能将他和武夫等同起来。
至于这读书人的伪装,却也很必要。
因为只有考上了功名,才有“游学”的资格,才有行走天下的资格。
封建社会,寻常老百姓想出远门,可不简单。
只要是出县,就需要办理正规手续才能动身。
路引这东西,自古便有,在宋朝叫公验。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目的是什么,带了哪些人哪些物都要写清楚的。
一件事一张公验,不是一个人一张。譬如说赶考带个书童,书童也要写在公验上,不需要单独给书童一张公验。
比如做生意,去几个人、几辆车,做什么买卖,必须详细写明。
有了差错,当地的小吏就有借口捞钱了。
当然,你也可以不要公验,昼伏夜出的赶路,想去哪都行。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稍有不慎可能被官府给抓了,轻的判为流民,脸上烙上金印,扔进厢军。
严重的,当强盗贼人给砍了,报上朝廷领功。
比如那刘唐,酒醉睡在灵官庙中,因为没有公验,就被巡察的都头雷横当贼人抓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