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三鲜鱼丸,团队赛终章,那些坠入地狱的厨师们... (第1/2页)
「比赛场内」
帅小剑队里的邵徳农,认真的在剔除一些明显的鱼刺,林朝则是根据帅小剑给的方子,在调配不同鱼丸所需的辅料。
至于王青锐,帅小剑拜托他熬煮一锅与鱼丸搭配的极致海鲜汤。
“一定要是海风味特别突出,然后汤底比较浓郁的类型,但不要熬到挂汁,白色最好,淡黄色也可以。”
帅小剑没有说明需要什么鱼,也没有指定调料,他充分相信自己的队友,所以只提需求,不管过程。
事实证明,这样的分配方式也是有道理的。
王青锐在没有被限制的情况下,反常的使用了黄辣丁,大骨,土鸡,熬了一个「黄辣丁鱼汤」的底味。
然后与日式海鲜味噌做结合,最终通过蛋清吸附法,获得了一锅淡黄色的鱼清汤。
在比赛这么紧张的时间下,他熬出的汤观之如泉水般清澈,但喝下后才发现海味浓郁,就连帅小剑也不住的赞叹。
“老王你可以啊,以前只觉得你夫妻肺片一绝,现在我看这汤也可以算一绝了。”
王青锐笑着摆摆手,他知道帅小剑这话开玩笑的成分居多,虽然鱼汤确实不错,但要和他的夫妻肺片比,那差了好几个档次呢~
获得如此鱼汤相助,帅小剑这道三鲜鱼丸也是更有把握了。
他构想中的三鲜,其实是三种不同口感的鱼丸。
首先是草鱼,作为淡水鱼,它是湖之北,荆楚鱼丸的原材料。
在荆楚,鱼丸鱼糕作为当地美食,闻名已久,荆楚鱼丸讲究的就是一个肉质松散,口感润滑。
咬下去几乎没有任何劲道可言,和豆腐的口感极度相似,用其构成三鲜鱼丸中的“绵”再合适不过了。
接着就是白剥马鲛鱼,这是一种海鱼,广深区人民常拿它来做马鲛鱼丸。
吃过广深潮山菜的都应该知道,它们的牛肉丸主打一个劲道,马鲛鱼丸也是如此。
它的口感极其Q弹,咬下去有明显回弹,帅小剑用其构建了三鲜鱼丸中的“弹”。
最后就是鲮鱼,这是著名非遗食物,皱纱鱼腐的原材料。
皱纱鱼腐是鱼糜经过配料混合后,使用冷油浸炸的方式制作而成的,鱼腐外皮呈现漂亮的金黄色,与大家常见的“豆腐泡”类似,但更亮一些。
因为在炸制中会膨大,然后出锅后迅速干瘪,所以被称为“皱纱”。
它因为受过炸制,所以口感与上面两个完全不同,讲究的就是一个外酥内软,爽中带韧,也就是三鲜鱼丸中“酥”的来源。
虽然三种鱼丸处理起来都很麻烦,但架不住它们分量大。
处理鱼虽然前期略显繁杂,但数量其实很少。
几条鱼,三口锅,就能满足百人评委要求,甚至还有多的。
这对于时间方面是极度友好的,让帅小剑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融合味道上。
反观小花队,那真是忙的一个热火朝天。
它们选用的食材是鲈鱼,这东西有淡水和海水之分,淡水鲈鱼大部分是华夏引进改良后的内部品种,海鲈鱼则大部分指代日鲈鱼。
正常情况下,因为活海鲈被捕捞后不易存活,在国内销售大多以冰鲜冷冻为主。
但这次海之柜里面竟一反常态的有一水缸鲜活海鲈,见状小花也没犹豫,直接将其选做了主食材。
淡水鲈口感嫩软,入口即化,适合清蒸,炖汤,和香煎...
海鲈鱼口感带韧,腌制后,红烧或者烤制会有特殊香味...
这次小花选用的则是火燎。
腌制的鱼肉在经过特殊浸泡后,去除大部分寄生虫,然后略微上蒸,保持其半生的口感,接着用火枪进行单面加工。
这样做下来,能最大程度保证鱼肉上层焦香,中层鲜嫩,下层弹牙的复合口感。
搭配上用热带水果做成的一个微酸酱汁和海盐,能极大体现出海的风味。
一匹黑马又在这基础上提议底下加一片柠檬底衬托,美观的基础上,还能将柠檬酸与果酸的层次拉开。
这操作,就连在晋级台上的夏鸣都点了点头。
“简单,高效,还精准,增加味觉层次的时候,还兼顾了时间,这黑马看着也有几分水准!”
两边的菜品因为口感还有构思方向完全不同,使得夏鸣一时间也无法判断谁更有优势。
不过要是他来选的话,如果味道都不差,他应该会选择三鲜鱼丸。
毕竟将一条鱼处理出三个层次的口感不算很难的技巧,但要将三个华夏天南地北的鱼糜食物,做到味道和谐,并能体现主题,就需要费很大的功夫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