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秦浩的盘算 (第1/2页)
浩宇家居总部大楼。
秦浩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浦江两岸的繁华景象。
他的办公室整洁、冰冷,充满现代感,与清河镇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工坊仿佛两个世界。
他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正显示着张磊ERP系统的后台登录界面。
一个不起眼的“后门”程序,让他能实时看到工坊的库存、良品率甚至物料消耗数据。
此外,他派去的客户代表每天都会发送详细的观察报告。
屏幕上的数字和图表描绘出一幅令人满意的画面:
良品率暴跌、工时超标、物料浪费严重、进度严重滞后……
甚至还有几张偷偷拍摄的照片,显示着工坊内堆积的次品和工人们脸上的焦虑。
秦浩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冰冷的笑意。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他的助理小王端着一杯咖啡进来,看着屏幕,忍不住说:
“秦总,他们看来快撑不住了。我们是不是该准备‘B计划’接触了?”
秦浩接过咖啡,轻轻搅动:“不急。火候还没到。”
他走到白板前,上面清晰地写着他的战略逻辑。
浩宇家居的终极目标并非复制100个篮子,而是掌控“流光柳丝”核心技术,为公司高端新中式家居品牌提供独一无二的稀缺性故事和产品溢价。
他把实现路径规划的清晰明白。
首先是对清河柳编工坊进行压力测试,这是第一步。
用完美高利润订单逼出工坊的极限,暴露其生产流程中的所有脆弱环节和非标依赖,如柳明远的手感、李阿婆的独家手法等。
同步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苛刻的协议要求,间接获取该技艺的关键性能参数,比如力学结构、光学特性等,这些是未来申请专利或科技仿真的基础。
再根据监控对方的反应进行价值评估。
评估这些人在极端压力下的韧性和品质底线,判断其真正的商业价值和收购成本。
在其最脆弱、最绝望时就可以最终收网了。
到时再以援助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出现,用资本和技术优势换取核心技艺的控制权。
“小王,你看,”秦浩指着白板,
“传统手艺最大的壁垒是什么?”
他勾起嘴角,脸上泛起一丝冷笑,胜券在握,自问自答。
“是不确定性,”
“是不可量化。”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层玄学的皮剥掉,露出里面可以分析、可以复制、可以定价的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