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姜枣茶糖霜糯米糕 (第2/2页)
戚萝被他说得无言,又劝了两句“别太急,路上慢些”,宋修才终于松口,看着阿呆匆匆往府里跑:“我去跟李捕头说一声屋子的事,你先进屋,别站在门口吹风,夜里凉。”
“好。”戚萝点点头,看着宋修的身影往值守房去,才转身回了客房。
刚关上门,就忍不住想起方才阿呆那声响亮的喷嚏,还有宋修又急又绷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弯了起来——
明明是桩让人慌神的事,倒被这主仆俩添了点乌龙笑料。
她走到桌前,看着剩下的软糕和半杯姜枣茶,炭盆里的碎炭泛着浅红微光,没有灼人的热气,只漫开淡淡的炭香,把屋子烘得干爽又暖和。
戚萝拿起一块软糕,慢慢吃着,心里的慌意一点点散了——原来有人惦记着、护着,是这么一种种感觉。
第二天一早,戚萝刚用温水洗漱完,就听见门外传来阿呆的声音,带着点雀跃:“戚姑娘,您醒了吗?青禾姑娘已经在衙门口等着了!”
她连忙应了声,拿起外套往外走。
刚出门,就见阿呆穿着件厚衫,脸不红了,精神头十足地站在廊下。
旁边的青禾见了戚萝,连忙笑着迎上来:“戚姑娘早!老夫人今日醒得格外早,还问了您两回呢,郡主也在暖阁陪着老夫人,就等您来了。”
“让老夫人和郡主惦记了。”戚萝笑着点头。
刚到门口,就看见辆青布马车停在那儿,车厢两侧挂着绣兰草的帘幔,车辕上还挂着个小铜铃,一晃就“叮铃”响。
青禾扶着她上车,刚要放下车帘,戚萝忽然瞥见街角站着个人——是宋修。
他坐于马上,手中握着缰绳,想来是特意早起送她,见她看过来,轻轻点了点头,目光里带着几分叮嘱。
戚萝也朝他点了点头,才钻进马车。
车轱辘声响起时,她撩开点帘幔往后看,见宋修还站在街角,直到马车拐过弯,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才轻轻放下帘幔。
马车里清香萦绕,青禾坐在一侧,跟她聊着郡主府的事:“老夫人这几日总说嘴里发苦,吃什么都没滋味,姑娘您上次做的饭食就很是不错,定能合老夫人的心意。”
“我预备做碗山药莲子粥,再蒸个南瓜糕,都是养脾胃的,也不腻。”
马车走了约莫两刻钟,终于停在郡主府门口。
青禾引着戚萝往里走,穿过两道月亮门,就到了老夫人住的暖阁外。
“姑娘稍等,我先进去回话。”青禾说完,轻手轻脚地推门进去。
没一会儿,里面就传来个温和的老太太声音:“让戚姑娘进来吧。”
戚萝整理了下衣襟,推门走进暖阁。
抬眼看,老夫人坐在靠窗的软榻上,头发梳得整齐,戴着松绿抹额,脸色虽有些苍白,眼神却很清亮。
旁边的玫瑰椅上还坐着位女子,身着烟霞色罗裙,发髻上簪着支赤金步摇,正是明慧郡主梁绾。
见了戚萝,梁绾先笑着起身:“戚姑娘可算来了,奶奶从辰时起,隔会儿就问一句‘戚姑娘来了吗’。”
“老夫人安好,郡主安好。”戚萝走上前,屈膝行了个礼。
“快坐快坐。”老夫人拉着她的手,掌心温软,“早听绾儿说,姑娘近些日不在金陵摆摊了,今日能请来你,可是有缘。”
“老夫人客气了,能为您做点吃食,是我的荣幸。”戚萝在软榻旁的椅子上坐下,见老夫人手边放着本翻开的《诗经》,书页上还夹着支玉色书签。
寒暄了两句,梁绾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随意:“戚姑娘,前几日听青禾说,你在城外找了处铺面,想自己做吃食买卖?”
戚萝愣了愣,道:“是,目前还在修缮,想着往后做些家常的饭食、点心,卖给街坊邻里,也给近处不方便做饭的人家送些上门。”
“这主意好。”梁绾眼睛亮了些,身子往前倾了倾,语气也认真了些,“说起来,我最近也在琢磨件事——我在京郊西山脚下有个庄子,里面不仅有连片的茶园,还有处天然的冷泉,水质清冽,煮茶、做点心都好。庄子里的院子也收拾得清雅,种了不少花木,本想着闲时去住,可总空着也可惜。”
她顿了顿,看了眼戚萝,又道:“你也知道,如今京里的去处,不是男人喝酒赌钱的酒楼,就是满是丝竹唱曲的勾栏,闹得慌,姑娘家想找个清净地方歇脚、聊天,都没处去。我想着把那庄子运作起来,做个清雅的茶舍,客人来了能喝喝茶、吃些点心,赏赏景,可偏偏缺了能拿得出手的吃食……”
戚萝心里一动,隐约猜着梁绾的意思,没插话,只静静听着。
梁绾又道:“前几日尝了你做的饭食,觉得合口,想着你手艺好,又要开铺子,倒有个主意跟你说。”
“郡主请讲。”戚萝坐直了些。
“我想入你的股。”梁绾开门见山,“你铺子刚开,想必缺些本钱、人手,我能帮你补上——本钱我出三成,再从庄子里挑几个伶俐的丫头,送到你铺子里学手艺,学完了先在你铺子里帮衬几个月,应付刚开门的忙乱。等我庄子的茶舍开起来,这些丫头再调回去,负责茶舍的吃食,你看如何?”
她怕戚萝不放心,又补充道:“你放心,丫头们学手艺,我给你丰厚的酬金,绝不会让你白教;而且我只要你铺子一成的分红,不为赚钱,只为让丫头们学个正经手艺,也给茶舍找个可靠的吃食来源。”
说着,梁绾又笑了笑:“当然,也不止我占你便宜。你若是愿意,也能入我庄子茶舍的股,茶舍的收益,我分你两成。往后你铺子要用茶叶、泉水,都能从庄子里拿,算你成本价,也省得你再去外面找货源,省了不少麻烦。”
这番话条理清晰,连成本、人手、后续合作都想到了。
戚萝愣了愣,仔细琢磨起来:自己铺子刚开,确实缺本钱、人手,梁绾出本钱、送人手,解了燃眉之急;而梁绾的茶舍缺吃食,自己的手艺刚好能补上,还能多份分红,甚至连货源都有了着落,简直是双赢。
往后铺子开起来,有郡主这样的身份在前头,也少有人敢来无端滋事,省了不少麻烦。
想明白这些,戚萝抬头笑了:“郡主的提议太周全了,既帮了我铺子的忙,又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我自然愿意。
只是有件事想跟郡主说清楚——手艺我会尽心教丫头们,但核心的方子,比如糕点的配料比例、粥品的熬制火候,这些是我吃饭的根本,不能外传,还望郡主体谅。”
“这是自然!”梁绾使劲颔首,“我只盼丫头们能学些实在本事,往后在茶舍里把吃食做稳妥,哪能要你的核心方子?
你放心,我会跟丫头们说清楚,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记的别记,只踏实学手上的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