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老美:“我们的航……航天月球车在哪?”(二合一) (第1/2页)
路云的粉丝和比较关注路云的人,他们发现路云电视剧杀青之后在公众面前露面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不是参加什么大会就是接受什么新闻采访。
不像拍戏的时候,进了剧组就没影了。
就像现在,“吴刚二号”探月着陆器成功着陆到了预定着陆区,释放了“玉兔”五号和六号月球车。
然后路云立刻就出来发言了。
“经过组织决定,吴刚二号探月着陆器的着陆地被命名为‘天阿’基地。”
“这个名字同样来自古代天文学命名的二十八星宿,‘天阿’属于白虎星区的‘昴宿’,意思是‘天上的河流’,我们希望它能在新的陨石坑内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水源……”
听到路云公布这个名字,外国的网友还在查资料,国内的网友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哈哈,古代神话丰富就是好啊!】
【古代的天文学家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早早的就为我们的太空探索准备好了名字,听起来就感觉有文化。】
【有一说一,最初想到让航天跟古代神话挂钩的那个人绝对是个天才!】
【话说无人探月都用二十八星宿,是说咱们要在月球上部署五十多辆月球车吗?】
【好家伙,五十多辆车,这是要在月球上搞钢铁洪流吗?】
【吓人!】
【不可能搞五十多辆车吧,我感觉用不到那么多,而且这个标准也不是二十八星宿对应五十六辆车,毕竟之前的嫦娥四号和吴刚一号的三辆车在同一个星宿里边。】
【我超,再翻一倍岂不是要上一百辆车?】
【哈哈哈,后边的事可说不准,不过这次的基地名称为什么不叫“五车”啊,它也是星宿名称,并且咱们现在能在月球上活动的月球车正好五辆车,数量都能对上,多合适!】
【月球上一共有多少月球车啊,五辆是多还是少?】
看到有不懂的外行人,航天爱好者们立刻开始科普。
托老中的航天工程大爆发和路云的福,这几年航天爱好者的地位高了不少,所以他们在网络上越来越活跃。
而他们活跃了,又有这样的风口衬托,越来越多的新人入坑“航天爱好”。
别看探月的国家不少,但能把月球车成功送到月球上的国家还真不多。
目前就三个。
并且还死了一个。
也就是老熊、老美和老中。
至于继承了遗产的熊大,它现在还没有再送月球车到月球上。
并且在路云把最新的四辆月球车送上月球之前,月球上总共也就八辆月球车。
其中老熊两辆无人月球车。
老美三辆有人驾驶的代步月球车。
老中三辆无人月球车,分别是玉兔号、金蟾号和玉兔二号。
而现在有了蓝星航天这四辆新月球车,老中月球车的总数比其他两国加起来还要多两辆。
并且老熊和老美的月球车都不能动了,老中却有五辆能动,正在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同时溜达!
要知道月球车可是一项技术复杂、要求严格的研究开发任务。
严格来说它其实属于机器人技术。
当然,主要是无人月球车。
有人驾驶月球车是由宇航员驾驶在月面上行走的车。
主要用于扩大宇航员的活动范围和减少宇航员的体力消耗,可随时存放宇航员采集的岩石和土壤标本。
这类月球车的每个轮子各由一台发动机驱动,靠蓄电池提供动力,轮胎在零下100度低温下仍可保持弹性,宇航员操纵手柄驾驶月球车,可向前、向后、转弯和爬坡。
老美的三辆有人驾驶月球车就是这样的,宇航员们驾驶它们行走了二三十公里之后就“废弃”了。
因为这三辆有人驾驶的月球车都是一次性电池,不能充电。
而无人月球车的花样就多了。
除了具备基础的行驶能力外,它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智能系统,需要具备独立处理各种环境的能力。
由于距离太远,科学家们无法通过实时遥控的方法处理反馈信息。
所以无人月球车需要配置若干个传感器,在得知周围环境、自身姿态、位置等信息后,通过地面或车内装置,形成三维地形图,进而编辑方向,勾画出到达目标点的路径,并导航控制月球车走到目的地。
这些都与现代机器人所具有的功能相似。
但是,月球车仅有这些功能是不够的。
它们是一种在太空特殊环境下执行探测任务的机器人,既有机器人的属性,更具有航天器的特点。
不同于地面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医学机器人和家用机器人。
“质量轻,体积小,耗功低”从来就是航天器设计的金科玉律,在最近的航天优势产品的评价指标中被称为“常规三项”。
并且航程越远要求越高,对月球探测器的质量、体积和功耗要求就更轻、更小和更低。
月球车是一个可移动的平台,它要携带若干有效载荷,如探测仪器或挖掘采样器等。
这些设备和装置必须小型化、轻型化。
月球车通常作为月球轨道器的有效载荷,轨道器又作为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安装在火箭顶端直径狭小的整流罩里。
所以月球车一般都会造成可折迭式的,以尽可能缩小发射体积。
像玉兔月球车,发射的时候它的两片太阳翼和摄像头伸缩杆都会折迭起来,把自己折迭成一个“方盒子”。
而老美的有人月球车折迭的更狠,直接能把底盘和轮子都折迭了起来。
另外月球车的电源来之不易,用太阳电池发电其面积和质量与功耗大小成正比。
若用一次性电池,质量与使用时间成正比,为了减轻质量,也必须降低功耗。
因此月球车的设计必须充分采用微电子器件、微型机械和轻型材料,在开发应用微机电系统月球车上应有所突破。
在正式接受任务时,月球探测工程总体会提出月球车的质量、尺寸和功耗的指标要求,必须按规定技术指标研制。
月球车还得适应航天特殊环境,包括力学环境和空间环境。
力学环境指月球车在发射上升过程中运载火箭产生的冲击、振动、过载和噪声。
在月面降落过程中制动火箭产生的冲击、过载和可能用气囊缓冲着陆产生的多次弹跳、翻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