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哪有万世不易的朝代啊?! (第2/2页)
徭役起源于古老的集体劳动,或许是大禹治水时期,所以一开始徭役只在有需要的时候征召,很多地方的百姓是不需要,或者不是每年都需要服徭役的,折银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只是负担,让本不需要服徭役的百姓背负上了徭役的债务。
不亚于让没吃过鱼翅的人反思,让没有房子的人给房价兜底。而徭役折银又是个好借口,地方官府缺钱的时候就常常以徭役繁重为理由,多征税!
当然政策没有那么死板,朱由检也没有那么善良,徭役折银取消,徭役本身是不会取消的,只是反过来,如果实际参加了徭役,可以免税,按照徭役的难易级别,甚至可以全免田赋,多征的这部分税,名为预缴纳税款!
毕自严听完皇帝的供述,开始喵喵叫:“妙啊,妙啊,陛下圣明,臣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朱由检心想:“这当然是因为你是本地人啊!”
至于老张的军事改革,就比较乏善可陈了,他没有什么主动性的创造,更多的像是被局势逼着走,各种举措充满了无奈。
比如,因为大明卫所崩坏,他选择用募兵制取代征兵制。这在当时扭转了军事上的颓势,但却也给后来的大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带来了压得整个帝国喘不过气来的军费支出压力。
并且,募兵最终也是会腐朽的,征兵也未必不能形成战斗力。明初的这群兵将,南征北战,可没有怕过谁。可惜,时代就是这样,只能前进、前进、再前进,根本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总览张居正的改革,是以“财政为核心、吏治为保障、军事为支撑”,缺点是:高度依赖其个人权威,“江陵柄国,事无大小,悉出其手”;改革手段激进,副作用大。
而朱由检则是以摆烂…啊呸,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奉行“治大国如烹馒头”,一点点蚕食推进,避免步子迈大了扯着蛋。
张居正的改革是先吏治,后经济与军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并不适合朱由检。
因为张居正自己就是官吏的一份子,所以他先整治吏治不会引起警惕,等到下面的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而朱由检首先需要保证自己的权力,他一开始只能装乖宝宝,不敢得罪人,等到军队到位,手握武力之后,他才敢开始折腾。
所以,他是以军队作为改革的基石,压平其他不服气的势力,与军队形成利益共同体,将个人威望推动的改革,转化成一个阶级推进的改革。实质上,这与满清的优待旗人政策没有太大区别,就是拉一派、打一派,拉能打的、欺负软弱的。
至于他死后会不会人亡政息,大概还是会的。只是,死都死了,还管辣么多干嘛,哪有万世不易的朝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