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开历史倒车,私田制转入国家所有制 (第1/2页)
毛文龙害怕局势反复,建奴也怕会突然窜出来哪一路明军,毕竟他们在关内已经感受到了明军源源不断冒出来的恐怖。双方没有拖延,建奴答应了毛文龙的条件,双方交割物资,建奴北去,明军东返。
得救的百姓恍如隔世,未得到释放的百姓哭声震天、撕心裂肺,更有甚者,父子兄弟分离,一步人间,一步地狱。太阳逐渐西去,落日的余晖将人影拉长。太阳下去了,人会害怕,是因为没有家了。
战后,京畿一片狼藉,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而作为统治阶级一份子的朱由检却美美地睡了个好觉,这也是许多清流官员最看不惯皇帝的一个点:
如今又不是太平盛世,外有强敌,内有阉党,地方上还有贪官污吏、豪强劣绅虐民,你这个皇帝是怎么睡得着觉的?
这让想鼓吹皇帝是圣天子的大臣们十分的为难,翻遍史书,哪怕是参照文、景帝,他们也没办法捏着鼻子说皇帝做得对,私德有亏、懒政、荒淫。不过往好了想,皇帝懒是懒了点,至少不是桀、纣之君。
朱由检自然知道自己无法讨好所有人,很多官员看不惯他,很多百姓会记恨他、指责他,但他不会因此而内耗,因为一个关键的点在于:这些人的苦难并不是他造成的啊!
天灾是他造成的吗?!建奴兵灾是他引来的吗?!这些灾难本来就会发生,并没有因为他而消失,也没有因为他而加剧。许多人总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肯定能做的更好,就是这种思维将自己累死。
已成之事不能重来,做错了就改,能够补救便补救,不因为往事而内耗,这就是孔子说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又有人说了,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难道不该死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朱由检不觉得自己有多大的能耐,相比于他的脑子,其实他的壳子更值钱,他只要活着、活更久、吃好睡好、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就已经是对于这个国家最大的贡献了。
他不重要,没有他很重要,他要是突然噶了,大明就会陷入四分五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也进入了灭亡倒计时。他不是完美皇帝,但接任者未必会好。
战后事繁杂,因为朝廷线程有限,做事当有先后,到底是巩固阵线、防止敌人反扑优先,还是安顿民生、灾后重建,亦或者核准战功、战后抚恤优先,就有得说道了,说到底还是钱闹的。
辽东那边,袁可立再三上奏请求朝廷拨款建城,因为建奴在关内吃瘪,势必会在辽南找回场子。辽南离朝廷远,离建奴近,建奴不仅可以骑兵突袭,还可以征发大量的民众协助攻城,是拥有一定的攻城略地的能力的。辽南想要维持住局面,压力极大。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初皇太极才会毫不犹豫选择南侵,因为只要他想,辽南可以随时拿回来,当然,他们大军不可能一直驻守辽南,只要他们离开,明军也可以随时反扑。
当这里成为双方战略拉锯的地点,就会被打成一片烂地,就别谈种田了,辽南的大片肥沃土地就要白白抛荒,届时东江军则退无可退,那几十万军民更是无从安置,因为京畿和山东等地本就人地矛盾尖锐,根本没办法容纳大量外来民。
众所周知,皇帝对于修城这件事情是有极大的排斥的,加上局势转变,这群大臣喜欢抢功的毛病又来了。当辽东是个烂摊子的时候,一般人不愿意接手,眼看辽东就要盘活了,又有人想要去捞钱了。
袁可立的奏疏引来了不少人冷嘲热讽,甚至不少人开始质疑起宁远城修筑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城池不长腿,又追不上建奴的战马,有这钱不如多攒点骑兵,多训练几个车营。
他们更是拿出了当初皇太极潜越宁远、锦州,驻马山海关城下之事来反驳修城的合理性。
朱由检看着廷下众臣议论纷纷,总感觉怪怪的,要说修城这件事情,这群官员不是最积极的吗?报价一百万两的城池,成本可以压缩到二十万以内,涉及部门又多,工部、兵部、户部、吏部都有钱赚。
“难道他们是在迎合我吗?我的面子这么大了吗?!”朱由检心中不免有几分自得,“还是说,他们其实反对的不是修城,而是油盐不进、又手段老道的袁可立?!”
人的行为都是要有驱动力的,做事可能是求财,可能是求权,可能是求名,不排除真的有舍己为人的圣人,但圣人不出世。孔圣,孔圣,大家都这样喊,但孔子真的是圣人吗?!
当然,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的驱动力也不是单一性的,好人是有所求,也希望别人好,坏人是损人利己,仅此而已。
朱由检不是圣人,他是个大俗人,他不指望成为圣天子,也不愿意让官员捧杀,把他捏造成为鎏金龙椅上的一座神像。他也不天真地指望百官既忠君、又爱民、有能力、还不要钱,大家凑活凑合着过,不要做得太过份,也不要太废物就好了。
当然,这与理想主义者的理想国相去甚远,但他总不能革自己的命吧,就算他魔怔到自我阉割,难道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吗?不会的。
从阶级划分,皇帝是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封建主、最大的剥削者,但在帝国游戏的实际运行之中,皇帝有时候又是和世家大族、官僚士绅对立,与百姓站队的。
当然,要说皇帝是百姓的代言人,为民做主,这又难免美化了皇帝的这个角色,还需要具体人物具体分析。
他是哪一款皇帝,只能由后人分说,朱由检觉得自己或许会被评为优秀的封建主义战士,但那又如何呢?尔曹身与名俱灭,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而只要这个世界还是由人组成,就会有暗面的存在。当然,仁者见仁,观测者的想法往往决定了观测到的结果,世界没有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