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65章 再苦苦百姓

第265章 再苦苦百姓

第265章 再苦苦百姓 (第2/2页)

盐业则是因为湖州在太湖水道的节点上,是江浙盐业分销的节点城市。
  
  乌程温氏也是著名的进士家族,其家族控制盐务,温氏也是湖州最大的盐商家族。
  
  帅嘉谟到任的长兴县,在湖州治下算是个中等偏下的县,本县多山,所以产业没能融入湖州的丝绸产业中。
  
  不过长兴县也有特殊的地方,本地矿藏丰富,有铁矿煤矿资源。
  
  同时长兴县也有茶山,所产的紫笋贡茶也是大明皇室最喜欢的御茶之一,从朱元璋时期就被定为贡茶。
  
  也许是打探到了什么风声,长兴县令贾静堂亲自迎接了帅嘉谟这个长兴县丞。
  
  帅嘉谟谨记自己老师黄骥的教导,面对贾静堂的试探全部都不接招。
  
  如果苏泽见到帅嘉谟,大概会发现他是一个阿斯伯格症的患者。
  
  阿斯伯格症是一种孤独症,它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但是阿斯伯格症患者没有语言障碍,但是会在某些方面拥有特殊的才能。
  
  帅嘉谟的特殊才能就是算学了,也因为他的阿斯伯格症,才让他一直坚持举报老家的丝绢税问题。
  
  这种近乎于偏执的执拗,在官场中人看来,大概是一种低情商没眼力劲儿的政治低能儿。
  
  所以刚到任的时候,长兴县令贾静堂对帅嘉谟还是很防备的。
  
  可过了几天之后,贾静堂也就懒得管他了。
  
  帅嘉谟实在是太怪了。
  
  他整日就拿着一本奇怪的书看,没事干就写奇怪的符号,可以一整天闷在衙门不出去。
  
  长兴县乡绅的宴请他一概回绝。
  
  更重要的是,帅嘉谟是孤身前来的。
  
  贾静堂原本也怀疑,帅嘉谟是来查账的。
  
  但是现在贾静堂也放心了,哪有查账不带师爷的?
  
  县衙这么多的账本,不带师爷能查清楚?
  
  所以慢慢的,贾静堂也就由着帅嘉谟去了,一个不管事,也不要分润好处的县丞,让贾静堂这位知县老爷十分的舒坦。
  
  贾静堂不把帅嘉谟当回事,那县衙其他人自然也如此。
  
  帅嘉谟要进架阁库看书,自然也没人挡着,大家就拿这点俸禄,谁会和县衙二把手过不去啊?
  
  就在帅嘉谟到任五天后,他就可以在县衙行动自如了。
  
  这一日,贾静堂被闵清召到了府城开会,更是将县衙委托给帅嘉谟。
  
  这时候帅嘉谟就看起了长兴县的账本。
  
  这边贾静堂抵达了府城,见到了嘉湖二府的府县官员们,心中也是咯噔了一下。
  
  正常来说,大明的地方官很少能离开治地。
  
  闵清召集所有官员来府城开会,肯定是大事。
  
  至于什么事情,其实在场官员或多或少也都知道风声。
  
  果不其然,在闵清宣布了朝廷要二府拿出府银,治理太湖水利之后,在场的官员都哗然了。
  
  闵清是个四十多岁的壮年官员,这时候正是仕途的黄金时期。
  
  这位巡抚到任后,手段确实了得,这也是嘉湖官员愿意追随他造假的原因。
  
  可愿意跟着闵清造假,和把身家性命都押在闵清身上,完全是两回事。
  
  果然,第一个跳出来的,是乌程县令。
  
  乌程县令说道:“巡抚大人,这府库的银元可是吾等向商人拆借的,如果送到应天去,那些商人还不生吞了咱们?”
  
  乌程县令一冲锋,其他县令纷纷跟上,毕竟写借条的是他们,当地商人也不敢来巡抚衙门闹事。
  
  闵清阴沉着脸,他也知道自己这些手下都是首鼠两端的家伙。
  
  闵清说道:
  
  “这借据可不是本官打的,府库银元也是你们送来的,本官大可以将府库内的银元都送到应天去。”
  
  这下子众县令都炸锅了,他们也没想到,闵清竟然可以如此无耻!
  
  可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闵清完全可以将自己摘出去,不管自己的死活。
  
  他刚刚被皇帝嘉奖是“天下第一巡抚”,那皇帝就是为了自己脸面,事发后也会袒护他。
  
  最多就是一个失察,治下不严的罪过罢了。
  
  但是实际操作的府县官员,那可就是里外不是人了。
  
  而且府库在闵清手里,真的将银元送出去,那本地士绅真的能把这些府县官员撕了。
  
  威慑起到了效果,闵清说道:
  
  “诸位,本官当然不会这么做,这么说只是提醒大家,如今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的,谁也跑不了。”
  
  “如果现在要走的,大可以离开,本官绝不打击报复!”
  
  听到闵清这么说,更没人敢离开了。
  
  于是贾静堂带头说道:“还请巡抚大人给大家指条生路!”
  
  闵清点头说道:
  
  “这件事硬的不行,要来软的。”
  
  “朝廷不是要咱们把银元交出去兴修水利吗?那咱们就先把银元‘花’了。”
  
  “各县回去,都征调民夫去修水利,把账全都给本官做平了!”
  
  众人立刻明白了闵清的意思。
  
  朝廷的旨意还没正式到,那就先把府库中的银元“花了”。
  
  花的最好去处,就是跟着朝廷的思路,拿去兴修水利。
  
  而水利,本身就是最容易造假的工程了。
  
  动员一些百姓去参加徭役,县衙不付钱就是了,这完全是无本的事情。
  
  造一些没用的水利工程,或者名义上进行修修补补。
  
  到时候只要账目做平了,说是兴修了多少水利,根本是很难核查的工作。
  
  这样一来,府库的银元“花”出去了,朝廷也没有话说。
  
  谁让闵巡抚和朝堂想到一起去了呢?
  
  这样做虽然有些刻意,但是闵清的事情也很难清查。
  
  而且有皇帝金口玉言的“天下第一巡抚”,日后也很难翻案。
  
  这时候归安县令说道:
  
  “巡抚大人,现在是夏忙时节,让百姓去修水利,万一耽误了今年夏粮怎么办?”
  
  众人也看向闵清,农业社会夏季是关键季节,是关系到夏粮收割和下一季粮食种植的节点。
  
  所以正常的小型水利工程都是冬季农闲的时候去修,而且冬季水位下降,修水利也更容易些。
  
  闵清装作叹息道:
  
  “只能苦一苦百姓,但是为了嘉湖的水利,骂名我来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