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与萧和斗智,自取其辱也!别嘴硬了,刘备挡不住啦,割肉吧! (第2/2页)
众谋臣们低头的低头,瑟瑟发抖的瑟瑟发抖,依旧无人作声。
“大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一片沉寂中,最后还是蒋济咬牙站了出来。
曹操脸色缓和几分,拐杖一扬:
“孤向来是从谏如流,你若有救国之策,尽可畅所欲言。”
蒋济深吸一口气,拱手道:
“形势到如今这般地步,豫州已然难保,再战下去,不但豫州守不住,还会白白折损十几万将士。”
“臣以为,大王应当机立断,趁着陈留尚在,即刻将颍川,陈国,汝南等地丁口,尽数北迁至兖州一线。”
“尔后壮士断腕,放弃许昌及陈留以南诸郡国,将我现有兵马收缩至济阳,定陶,巨野,及寿张一线,以济水为屏障,方可退保兖州。”
蒋济此言一出,堂中立时炸开了锅。
“大王,蒋子通所言,实乃误国之策也!”
陈群第一个跳了出来,一脸激动道:
“许昌乃大汉帝都,天子所在,焉能不战而弃,拱手送与刘备?”
“颍川及豫州诸郡,皆乃中原膏腴之地,又岂能轻弃于伪楚?”
“这一州士民,对大王是忠心耿耿,皆是愿舍身匡扶大魏的忠贞之士,大王若弃之于敌手,岂非要失尽人心?”
“臣以为,许昌绝不可弃,颍川绝不可弃,豫州也绝不可弃也!”
陈群一带头,高柔,杜袭等颍川豫州人,纷纷站出来,各种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的反对驳斥蒋济之论。
你曹操问我们如何对抗刘备,我们是没辙。
可你若想弃豫州,那就绝对不行!
我们拥护你曹操称王,又是献粮又是献部曲,倾家荡产的跟着你打刘备,我们图个啥?
不就是图你能守住河南地,守住豫州,守住颍川,莫要让我们的祖地,沦陷于楚国之手么?
你现下却要不战而弃豫州,收缩战线于济水退保兖州,那我们不是白支持你了么?
绝不可以!
陈群等颍川士吏,自然要站出来,言辞激烈的驳斥蒋济这个寒门谋士“荒唐”进言。
“大…大王,臣也以为,豫州断不可弃。”
“我军滑亭一役虽折兵数万,不得不转攻为守,然主力毕竟尚存,攻不足却守有余。”
“以臣之见,大王可向东线方面适当增兵,令大将军坚守东阿一线不出,确保楚军不能进入兖州,威胁截断黄河。”
“西线方面,大王可令车骑将军他们收缩战线,集中兵力退保许昌。”
“以许昌之坚,粮草之充足,车骑将军凭借他们现有兵力,守住许昌当绰绰有余。”
“而大王当率我主力,固守陈留不战,以牵制刘备主力军团。”
“我三路兵马皆转攻为守,坚决不与楚军交战,不给楚军任何可趁之机。”
“刘备兵锋虽盛,然其国力毕竟不及我大魏深厚,这般僵持鏖兵下去,刘备攻久不克,必定粮尽而退。”
“那时我们再反守为攻,未必不能收复失地,重新夺回主动权。”
程昱不得不站出来,洋洋洒洒谋划了一道方略。
没办法,他虽为兖州人,兖州与豫州同属河南地,所谓唇亡而齿寒。
他自然不能坐视豫州失陷,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献计。
只是他所谓的战略,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实则就两个字:
死守。
击退刘备是别指望了,只能死守下去,守到刘备粮尽退兵。
曹操思虑权衡良久,叹息一声,拂手道:
“尔等言之有理,许都确实不能轻弃,颍川也好,豫州也罢,皆不能拱手送给大耳贼。”
“就依仲德之计,各方向皆转入守势,与大耳贼鏖兵吧。”
陈群等颍川士人,皆是松了口气。
蒋济见曹操不肯放弃豫州,只得退而求其次,提前曹操以巡狩为名,将天子暂时移驾洛阳,以避楚军锋芒。
曹操一想也对,南线既要收缩兵马至许昌,天子就有失陷于楚军之手的危险。
那位“少帝之子”,虽然作用已有限,可将来自己能否名正言顺,合法合理的代汉称帝,这张牌还是用得上的。
念及于此,曹操便准了蒋济所请,令许曹丕许褚率一支虎卫军南下,将天子由许昌暂迁至洛阳。
至此,东起东阿,西至许昌,绵延千里的战线上,魏军全面转入守势。
颍川方面。
在曹纯,徐晃退兵许昌后,关羽迅速率大军北上,兵不血刃连夺襄城,颍阴等诸城,兵锋直逼许都。
是日入夜。
中军大帐之内。
关羽与徐庶,法正,魏延,关平等众人,已在商议着攻取许昌之策。
正议论之时,帐帘掀起,一袭青衫飘然踏入。
众人眼前一亮,忙轰然起身,躬身齐呼:“见过萧太尉。”
关羽亦是起身相迎,奇道:
“伯温,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