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与萧和斗智,自取其辱也!别嘴硬了,刘备挡不住啦,割肉吧! (第1/2页)
“大王,是臣失算,若非臣这一计,我军焉能,焉能…”
程昱羞愧自责到话都说不下去。
原本曹操土山之计被破,虽废了一条腿,折了数千士卒,却仍占据着主动。
现下可好,你这一道所谓引蛇出洞之计,赔上了六座城池不说,还被刘备内外夹击大破。
这一场仗下来,至少得折了三四万兵马吧。
魏军的兵力优势,将就此荡然无存。
兵力优势没了,精锐悍勇又不及楚军,又连弃了六城…
战场的主动权,将拱手送给刘备。
他们唯一能做的,只剩下败退陈留城,任由刘备兵临城下,反守为攻。
身为谋主,一计令曹操遭此重创,程昱焉能不心生内疚。
曹操却并未责备他,反倒自责道:
“怪不得你,是孤忘了出征时说过的话,孤曾说要戒骄戒躁,不可再轻视刘备,轻视那萧和。”
“孤不该忘了教训,就不该令尔等与那萧和斗智。”
“今日一败,实乃孤咎由自取也。”
曹操的精神似又遭重创,非但没责备程昱,反倒自怨自艾起来。
司马懿见状,忙是拱手道:
“大王,事已至此,现下绝非论责之时,当速速弃营北撤才是。”
“只要我们主力尚在,只要我们能撤回陈留城,依靠坚城据守不战,肆机而动,我们便还有机会。”
“倘若再不走,我全军覆没在此,我大魏万事休矣~~”
此言一出,曹操身形一凛,自怨自艾瞬间为惊悚取代。
程昱,蒋济等人也回过神来,纷纷劝说撤兵。
曹操深吸一口气后,只得无力的摆了摆手:
“传孤之命,全军弃滑亭渡,一口气撤往陈留吧~~”
众人长松一口气。
于是一众魏国精英们,便拥簇着瘸腿的曹操,匆匆下了望楼,向北撤去。
鸣金声随之响起。
本就已军心大乱的魏兵,听得金声响起,见得自家大王已走,残存的战意立时崩解。
十几万魏军,如溃巢的蝼蚁,望风而溃。
形势就此逆转!
刘备怎么可能放魏军全身而退。
十万楚军步骑,如虎狼一般,踏破魏营,沿着睢水东岸一路追击。
一道道长长血路,从滑亭向北,一路延伸出数十里。
曹操在付出了近四万余士卒死伤,无数军械辎重损失之后,终于是逃回了陈留城。
刘备则统帅楚军,一路追击,连克雍丘等数城。
时年秋末初冬。
十万楚军,挟着大胜之威,兵临陈留城下。
逃回陈留的曹操,收拢败军,尚有十万之众。
只是魏军无论兵力,还是战斗力,以及精神士气,皆已不是楚军对手。
曹操自不敢与楚军正面交锋,只得令于陈留四周设下犄角之营,摆出了一副龟缩不战,坚守陈留之势。
这场魏楚之战,由此转入魏守楚攻态势。
中原大震,魏国大震。
…
陈留城,郡府。
“大将军于高唐,临邑一线,中了庞统之计,为楚将甘宁所败,折兵五千。”
“大将军不得已民弃高唐,现下已西退至东阿,东武阳一线,就此转守为攻。”
“楚将关羽闻知刘备于滑亭大胜,趁势发兵强攻我军,车骑将军和前将军不敌,连失叶县,舞阳,昆阳诸城,现下已退至襄城一线。”
“汝南,陈国等豫州诸郡国,南部十余县,在闻知我军滑亭兵败后,继续宣布叛国投楚。”
“颍川,陈留,及豫南诸郡众多士家豪姓,亦是人心大恐,纷纷举族北迁以避楚军。”
“豫州各郡,现下已是人心浮动…”
蒋济默默宣读着各条战线送来的最新急报。
曹操则拄着拐杖,盯着地图,眉头越凝越深。
滑亭惨败的恶果,此时已尽显无疑。
青州颍川各军士气受损,相继为楚军击败,不得不转守为攻。
豫州南部诸郡国,更是望风降楚,改旗易帜。
魏国统治核心区域的士家豪强,亦是开始举族北迁,以避楚军锋芒。
一场滑亭惨败,使得魏国在河南地的局势,是一夜之间急转直下。
曹操愁啊,愁到一夜之间,鬓角又白了大半。
“不想短短一月,河南局势便会恶化到如此地步,诸卿,都说说吧,孤当如何应对?”
曹操蹒跚的转过身来,目光射向众谋臣。
程昱低头不语。
滑亭献计失利,已令他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心中有计也不敢再献。
贾诩则是眼睛半开半阖,依旧是事不关起,高高挂起的样子。
司马懿则是秉承着做的越多,错的就会越多的原则,同样闭口不言。
“尔等一个个食孤之禄,当此国家危难之机,却皆束手无策,孤养尔等何用?”
曹操拐杖指向一众“哑巴”,怒不可遏的斥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