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民国:关东参王 > 第六十七章 吉安铁路通车

第六十七章 吉安铁路通车

第六十七章 吉安铁路通车 (第1/2页)

闰四月初九,曲振邦、刘新源等人从长春坐火车到奉天,再由奉天转往天津,然后乘船出海,赴德国学习。
  
  五月初,吉、黑两省商定,吉林银元每元核定两吊五百文,外省银元每元核钱两吊四百文,按此比价行使。
  
  滨江道道员何厚琦、呼兰知府李鸿桂奏请吉、黑两省将军,批准在哈尔滨设立商务总会,于吉、黑两省各城镇设立分会。
  
  并议定章程,确保两省工商各界利益。
  
  章程规定,凡是在各商号或者洋人所设工商企业中做工服务的工人,可自愿加入工人会,工人会隶属于商会之下。
  
  六月,吉林成立女子中学堂,第一期招生八十人。
  
  曲佳玲、陈静雅得知消息,纷纷报名。
  
  陈秀芸命人往滨江道送信,征询何家意见。
  
  经何厚琦夫妻允许后,陈秀芸将何泽雯接到家中,同佳玲等人一起去女子中学就读。
  
  何泽雯与佳玲、静雅等人相处很好,日常除了去学校念书,女孩们假期里还跟在陈秀芸身边,学着打理事务等。
  
  这几个丫头都挺聪明的,很多事情稍微一点拨就会了,时间久了,陈秀芸就有意无意的给她们分派点儿差事。
  
  尤其是何泽雯,作为未来的曲家长媳,她肩上的担子很重,陈秀芸也十分看重,会多安排一些事情给她。
  
  何泽雯明白陈秀芸的苦心,每次都能完成的很好。
  
  转眼到了八月,吉安铁路已经全线竣工,安奉铁路、吉哈铁路进展也非常顺利。
  
  虽然中间少不了倭国和沙俄的一些阻挠,但是有哈里曼公司在后面,两国也不敢搅合的太过。
  
  从七月开始,朝廷就下令准备实行预备立宪,东北地区也开始实行新政措施。
  
  清廷根据预备立宪需要,命令各地府县编写乡土志。
  
  同时,朝廷下令废止科举制度,东北各地掀起兴办学堂热潮。
  
  各州、县相继建立小学堂、中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等等。
  
  吉省从去年开始就在推行学堂,属于是走在了前列。
  
  此时倒不至于手忙脚乱,反而有更多的精力,去筹备其他事宜。
  
  曲绍扬与众人商议,在吉林、长春两地间,选一处地方建农业试验场。
  
  内设苗圃、农产、园艺、畜牧等科目,购买新式农具、采办各国种苗,聘请倭国农学博士为农艺师,并设立农业学堂,培养技术人才。
  
  首批培养学生一百人,等这些人毕业后,就分派到各州县开设试验分场。
  
  这是东北第一家农业试验场,为发展东北地区农业,打下良好基础。
  
  之后,曲绍扬又提议,在银元局内附设工艺局,增设缝、木、雕、漆、绣、毯、染、金等八厂,后改为工艺传习所。
  
  之前日俄战争,沙俄失败后,将其奉、吉两省诸多权益转给了倭国。
  
  其中,就有沙俄经营的鸭绿江木植公司。
  
  对此,曲绍扬奏禀朝廷后,要求跟倭国重新签订合同。
  
  八月里,东边兵备道、东边税局总办,与倭国安东木材厂,签订了《鸭绿江、浑江木植合同》。
  
  合同中明确规定,倭方需要的木材,由东边道木植公司提供。
  
  倭国木材厂按照木材定价购买,不得派人在鸭绿江、浑江流域采伐。
  
  到八月末,清廷派军机大臣载振、徐世昌前往东北,以查办事件的名义进行政治考察。
  
  曲绍扬得知消息后,立刻命人准备。
  
  九月十三,载振、徐世昌来到吉林,曲绍扬率省府一众官员,出城迎接。
  
  “二位大人能够来到吉林城,实乃我吉林百姓之福,也是我等的荣幸啊。
  
  吉林乃边塞苦寒之地,山高路远、车马难行,二位大人一路舟车劳顿,属实辛苦。
  
  下官已经命人准备好了下处,并且设宴为大人接风洗尘。
  
  还请二位大人赏脸移步,也让我等尽地主之谊。”
  
  曲绍扬与二人见面,非常热情的上前行礼道。
  
  旁人不知道这俩人来东北干啥,曲绍扬还能不知道么?这俩是奉朝廷之命来东北考察的。
  
  回去之后,徐世昌就提出了东北全面改革的对策,并且在转过年便被清廷任命为东三省总督。
  
  这个机会,曲绍扬怎么可能错过?那肯定要好好招待,借此与其攀上关系,才好图谋以后。
  
  “曲大人客气了,早就听闻,吉林将军是一位青年才俊,年少有为,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载振二人还礼,与曲绍扬等人互相恭维寒暄几句。
  
  紧接着,一行人进了吉林城,先去驿馆安顿下来,然后曲绍扬直接将人请到府里,设宴款待。
  
  席间,丝竹管乐、歌舞表演,一应俱全,再配上美酒佳肴,气氛自然差不了。
  
  众人推杯换盏,言笑晏晏,不多时便都熟络了起来。
  
  等酒席过后,曲绍扬亲自送二人回驿馆,并送上两份厚礼。
  
  如此以来,二人与曲绍扬的关系,瞬间就拉近了不少。
  
  第二天开始,曲绍扬亲自陪着二人,在吉林城、长春城、哈尔滨等地考察。
  
  尤其是吉林机器局、各处工厂、学堂、铁路等地,全都看了一遍。
  
  东三省为大清的发祥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自甲午开始,到日俄战争,十来年间东北大地连遭战火,被沙俄和倭国连番洗劫,民生凋敝、疮痍满目。
  
  为谋挽救,朝廷才会派载振、徐世昌前往东北全面考察,以求对症下药,寻找解决方案。
  
  徐世昌一行先到的奉天,然后又去了齐齐哈尔,最后来的吉林城。
  
  因奉天之前还被倭军占领,才归还不久,街面混乱、商铺冷清、行人稀少,一副颓败景象。
  
  齐齐哈尔也差不多一样的情形,市面萧条、商情冷落。
  
  相比之下,吉林城就要好很多,街路洁净、巡警维护治安、商铺林立、行人如织,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再一听曲绍扬主政时的各种举措,以及这几年的成果,载振与徐世昌也不由得暗暗点头,心中赞叹。
  
  别看这位曲大人年纪轻、资历浅,治理地方却很有一套。
  
  将军衙署还有不少公务要处理,曲绍扬也不可能一直陪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