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十七章 魏征献策天授也

第十七章 魏征献策天授也

第十七章 魏征献策天授也 (第1/2页)

“玄成所献,必是良策。速速道来,我洗耳恭听。”
  
  魏征先大略复述了薛世雄前封奏报中的一些内容,说道:“薛公日前上奏,他召孟海公,会於白马,然孟海公托词不至,仅遣其弟孟啖鬼敷衍。”继而给出自己的判断,“足见其拥兵数万,盘踞曹、戴二州,首鼠两端,心存观望!大王,此辈拥兵自重,反复无常,非可倚用。”
  
  比起李密、李善道、宇文化及这等拥众数十万、或十余万的大势力,孟海公的势力自不算大。
  
  但他也不算小人物。
  
  首先,他起兵早,大业九年就在济阴县的周桥起兵了。其次,地盘也不算小,控制了曹、戴二州,即后世的曹县、成武、定陶一带,兵马亦颇有之,众至三万余人。
  
  起兵早,见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地盘也有,部曲又不算少,拥兵据地,“反复无常”,便就在所难免了。是以,李密势大的时候,他依附李密;宇文化及来了,他依附宇文化及,并且在依附宇文化及的同时,因杨广被害已死,隋室等同已经覆灭,他还顺势称王,自称“宋义王”了,——曹州等地,在春秋时期是宋国之土。而又薛世雄代表李善道召他的时候,他固自己未去,但也遣其弟孟啖鬼往谒。他这显然是一副不论对谁,俱观望、骑墙的态度。
  
  李善道点了点头,问道:“玄成,你的两策都是甚么?”
  
  魏征提出方略,说道:“故臣愚见,招揽山东,当有取舍。其一,对孟海公、徐圆朗等拥兵自重、反复无常等辈,招揽不妨暂缓。当务之急,招揽重点宜转向兵微地狭、根基较浅或位置较为关键之势力。如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北海綦公顺等。彼等势弱,易感名望,招之不难。若能归附,就不仅可使大王威德播於山东,并能动摇孟海公等观望之心矣。”
  
  现今来说,山东较大的割据势力,大致也就是孟海公、徐圆朗了。
  
  如前所述,徐圆朗的地盘在孟海公地盘的北边,与孟海公地盘接壤。单论地盘之大小,他比孟海公的地盘还大,西起黄河岸边的东平郡,东到渤海岸边的琅琊郡,跨距东平、鲁、琅琊三郡。不过东平郡小,琅琊郡地广人稀,他的部曲不如孟海公多,精兵两万余人。
  
  事实上,李善道这几天,就薛世雄召孟海公赴白马相会,却孟海公只派了他弟弟孟啖鬼往谒此事,本已有思量,亦有调整招揽山东群雄的策略之意。
  
  此时闻得魏征此策,顿有知己之感,他不禁击节赞叹:“玄成,卿此议极是!孟海公等辈,确恃兵自重,急要召之,欲速不达,反恐成拙。”问道,“卿议不如先召周文举、李公逸、綦公顺。周文举、李公逸两人,卿为何建议招揽,我知之。韦城在东郡地界,我与周文举昔且相识,我一使赴至,足可召他投诚;李公逸据雍丘,其地邻东郡,我与他亦素彼此知闻,召之或也不难。然,綦公顺是为何故?我与他素无交往,其地北海北接渤海,也不邻东郡。”
  
  ——何为“相识、彼此知闻”?李善道此话,主要指的不是他与周文举、李公逸的交情。
  
  仍如前所述,李善道此前在瓦岗时,曾跟着单雄信、徐世绩去通济渠抢掠,需路经韦城,当时与周文举见过面,但也只是见过面而已,与李公逸他更从没见过,他与这两人能有什么交情?甚至相识都称不上。他这句话,指的是翟让与他们的交情。周文举、李公逸的地盘,或在东郡境内,或邻着东郡,此前翟让在瓦岗为贼时,他们作为“同类”,之间的关系不错。
  
  又何为“在东郡地界”、“邻东郡”?
  
  加上近日拨给薛世雄、陈敬儿的增兵,——也不能说是“增兵”,十六卫制确定后,薛、陈俱被任为十六卫大将军之一,近来增拨到东郡的兵马,实是补充给他俩的部曲。依制,一卫一万两千步骑,他俩早前带到东郡的兵马不足此数。但这样一来,东郡的兵力现是更加雄厚了,他俩所领,现驻东郡的兵马,只两卫步骑,就两万四千,加上改编为地方警备部队的原宇文化及在东郡之部,东郡现有之兵已三万余众。则既韦城在东郡地界、雍丘距东郡不远,换言之,即薛世雄、陈敬儿所统的这三万余兵马,就足以对周文举、李公逸形成威慑。
  
  如果说“相识”讲的是旧谊,李善道此语,意则在“兵威”二字。
  
  有交情,有威慑,确实招揽周文举、李公逸,应该是可行,并具有把握的。
  
  但正如李善道所疑,周文举、李公逸有把握招降得成,綦公顺却为何魏征提出?
  
  北海不邻东郡,西虽与河北的渤海郡接壤,而有黄河为天险阻碍,这就代表李善道无法对綦公顺造成直接的军事威胁;他与綦公顺又无交情,也没法从旧谊上下手。
  
  綦公顺,表面看似乎是不好招揽的。
  
  却也只是表面而已。魏征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对山东的诸方割据势力做了详细、深入的了解,他既然提出綦公顺,自有他的道理。
  
  他回答说道:“敢禀大王,臣议招降綦公顺,出於三故。一则,綦公顺远在北海,其之从附李密,本权宜之属;二则,綦公顺有一谋佐,名刘兰成者,本北海书佐,因受同僚构陷,不得不从投公顺,乃助公顺得北海之地,此人有谋略,长见识,李密之将衰,有识者谁焉不知?料刘兰成当亦已生离心之念;三则,大王与綦公顺不识,王薄与綦公顺却识,王薄今在大王军中,深得大王厚抚,有此前例,再令王薄择心腹,佐助往说,臣以为,綦公顺必能心动。”
  
  “原来如此!”李善道摸着短髭,考虑了会儿,笑道,“玄成,卿昔年从道,颇好苏秦、张仪之说,今观卿之谋略,诚有鬼谷之遗风也!历观往事,我兵入河北之初,即能得卿辅佐,真天授我也!”拍板决定,“便依卿策,将这綦公顺,也做招降!”问道,“卿之第二策是何?”
  
  魏征谦虚了两句,说道:“大王,臣之第二策,便是遣一干吏,持大王诏书,密赴徐州。”
  
  殿内微静。
  
  徐州?
  
  于志宁若有所思,疑道:“魏公之意是,招降裴虔通?”
  
  裴虔通是宇文化及的党羽。依然如前所述,他原是杨广为晋王时的亲信左右,从司马德戡、宇文化及作乱。最早杀入宫中的就是他与司马德戡,捉到杨广的也是他。徐州是东南重镇,宇文化及拥众入山东后,先到的即徐州,乃留下了裴虔通等心腹驻守,以掌津要、守退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