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朱允熥:我是没读过书的文盲???野心!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朱允熥:我是没读过书的文盲???野心!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朱允熥:我是没读过书的文盲???野心! (第1/2页)

朱允熥听她说完,惊得目瞪口呆。
  
  心中直呼好家伙。
  
  只是对《史记》、《汉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熟记如流?
  
  勉强背得几千首唐诗宋词?
  
  这是人能说出来的话吗?
  
  后世曾有不少人说,一生读一《资治通鉴》,足矣!
  
  什么意思?
  
  就是读一辈子的书,能将《资治通鉴》全部读完,就足够了。
  
  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实际上是指要从《资治通鉴》展开,深入研究。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史学专家的领域。
  
  普通人初高历史学的那点历史知识,严格来说,连皮毛都算不上。
  
  至于背下几千首唐诗宋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能背几千首唐诗宋词,无论放在哪里,都可以称得上“学霸”了吧。
  
  顾盼君说她只上过三年的私塾,这肯定是真的,不会骗他,毕竟太容易拆穿了。
  
  放在后世,读三年书,也就是小学三年级毕业,还属于典型的文盲。
  
  但是,顾盼君这自学能力……
  
  当然,这个世界的三年私塾,和后世读三年书,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学科,只有“语文”这一科。
  
  朱允熥开创的“科学”,也仅在太学生和州学,府学,县学里面流行,还是学生自学为主,而不是老师讲解。
  
  其他学习“科学”的人,同样都是成年人。
  
  小孩子读的私塾,仍只读“语文”一门。
  
  当然,对此也学得更多,更深入。
  
  古人说寒窗十年苦读,放在后世,其实也就只相当于九年义务教育加上幼儿园一年,即初中文化水平。
  
  可要是只比诗词文章,比史书典故的话,那古代寒窗十年的书生,肯定能秒杀后世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一百条街。
  
  甚至,只读三年书的人,也未必就弱于后世的初中毕业生。
  
  毕竟,后世学生读的内容不一样
  
  当然,人与人之间更不一样。
  
  同样初中文化的学生,与初中文化的学生之间也不一样。
  
  一个初中毕业的顶级学霸,和一个勉强及格的普通初中生,虽然两人都是初中毕业,可他们之间的实际文化水平差距,宛如天堑。
  
  但是,如顾盼君这般,仅仅只读了三年私塾,却自学了如此之多的知识,无论放在哪里,都当起“学霸”,甚至是“学神”了。
  
  怪不得她的言谈举止,远非一般的乡村姑娘能比。
  
  读了这么多的书,与这个时代寻常大字不识的乡村姑娘,能一样吗?
  
  何况她能将《资治通鉴》等史书熟记如流,能背下几千首唐诗宋词,也足见她的智商之高,记忆力之好。
  
  这份读书的天赋,就不是寻常人能比得上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太多的娱乐活动。
  
  没有网络的勾引,更没有短视频的吸引人的精力。
  
  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而言,读书本身就可以是一项极有意思的娱乐活动。
  
  后世之人,可能更喜欢读网络等通俗易懂的文字。
  
  这一方面是因为后世娱乐的泛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不一样,致使后世的人,读起史书来,觉得其内容太过于晦涩难懂。
  
  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并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正如顾盼君所言,她读史书,读唐诗宋词,都是用来消遣,用来打发时光的。
  
  这一点,大概就和后世人读网络一样。
  
  她并不觉得读书痛苦,更不觉得累,相反还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
  
  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读这么多的恐书。
  
  后世喜欢看网络的书虫,一年也能看数百本网络。
  
  与顾盼君这样看书,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不同的是,因为娱乐活动不多,书籍数量有限,顾盼君对那些史书,可能会看第二遍,第三遍……直至熟记如流。
  
  二则是两者看的书,内容不一样。
  
  后世的人看网络,往往过目即忘。
  
  这与顾盼君看史书,背唐诗宋词,又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顾盼君生在后世,以她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性子,或许她也会迷上网络,而不是花大量时间来看史书,背唐诗宋词。
  
  毕竟,相比之下,显然是网络更有趣一些。
  
  顾盼君读书也没有什么功利心,她是女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她就是因为闲着无聊,因为觉得读书有趣,好玩……
  
  朱允熥问旁边的杨荣道:“那些史书,你都读过吗?背得多少唐诗宋词呢?”
  
  杨荣愣了一下,忙谦虚道:“学生也是有读过的,但记得不是很熟,于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内容,还勉强有些研究,其他的,时令,地理,职官等内容,就要翻书了。”
  
  “至于唐诗宋词,也能背一些,并不太多,应该大约也是几千首上万首的样子。”
  
  “顾姑娘虽是女子,却学识渊博,饱读诗书,不在学生之下,学生惭愧。”
  
  读史书难道不是就看一些本纪、世家、列传吗?
  
  你将表、书都读得烂熟,就很离谱了。
  
  至于时令,地理,职官……你又不是人形电脑,怎么可能都记得了。
  
  唐诗宋词背得不多,只有几千上万首?
  
  朱允熥心中直翻白眼。
  
  就不该问杨荣这样的问题。
  
  他在真实的历史上,本来就是进士及第,极有名的读书人,要不然,后来也不会官至首辅。
  
  和杨荣这种人比读了多少史书,背了多少诗词,那不是找虐吗?
  
  朱允熥有些郁闷了。
  
  敢情这马车里三个人,就自己一个是连唐诗三百首都不能倒背如流的“文盲”?
  
  “论学识之渊博,世间又有谁能比得上太孙殿下呢?”顾盼君眨着明亮的眸子,一脸崇拜。
  
  “那是自然。”杨荣跟着道:“世人言‘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得八斗’,然在我大明,太孙殿下之才,得有一石八斗,天下人还要倒欠八斗。”
  
  “太孙殿下才思之高,哪里是我们这些庸人能想到的。”
  
  “仅是开创科学一脉,就已开千古之先河。”
  
  朱允熥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也懒得再说谦虚之语,面不红脸不改色的受了杨荣这一记马屁,迅速转移话题,笑问怀里的顾盼君道:
  
  “徐妙锦给出条件的不错,徐家是开国无勋。徐妙锦的哥哥徐辉祖,乃是世袭的魏国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