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世子稳重点 > 第三百六十七章 沆瀣一气

第三百六十七章 沆瀣一气

第三百六十七章 沆瀣一气 (第1/2页)

初见李清臣时,赵孝骞只觉得史书对他的评价还不错,算不上砥柱肱骨之臣,但至少是个好官儿。
  
  可现在赵孝骞已有点不敢信任他了。
  
  他没想到一座小小的边城,情况竟如此复杂,在所有的事实明朗以前,他已不敢相信这座城池里的任何一个官员和武将。
  
  包括李清臣。
  
  二人一路沉默地走到位于城池正中的府衙,府衙门外,二十余名差役穿着皂衣,整齐地列为两排迎候。
  
  见赵孝骞等人走来,差役们纷纷躬身行礼拜见。
  
  赵孝骞含笑嗯了一声,仰头看了看府衙门楣高挂的牌匾,以及门外右侧的一面鸣冤鼓。
  
  只看外表的话,府衙其实显得有点破败,倒是有几分清廉的印象。
  
  赵孝骞的注意力却被旁边的鸣冤鼓吸引了,缓步走到鸣冤鼓前,仔细看了看蒙了一层灰尘的鼓面,还有一只陈旧的鼓槌,好奇地敲了一下,鸣冤鼓发出咚的一声沉闷的声响。
  
  放下鼓槌,赵孝骞好奇地笑道:“这鼓,以前有人敲过么?”
  
  李清臣闻言,后背又冒了一层冷汗。
  
  今日不知为何,汗腺特别发达,大约是年纪老了。
  
  “回赵郡公,这鼓应是多年没人敲过了,至少下官在任的两年里,没见有人敲过。”李清臣老老实实地回答。
  
  现在的他不敢说谎,尤其是这种一查就戳破的谎。
  
  赵孝骞又问道:“这两年里,真定的刑案和治安案以及民事纠纷若何?”
  
  李清臣神情一紧,不假思索地道:“真定府辖下九县,每县皆有治案,以前的不提,下官在任的两年里,九县涉命刑案共计十三桩,余者如偷盗,劫掠,谋财等刑案大小约百余桩,至于民事纠纷,更是不计其数,大多已在当地县衙调解。”
  
  赵孝骞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涉命刑案只有十三桩,倒是民风朴实了。”
  
  李清臣的额头又冒出了冷汗,一时间分不清赵孝骞这句话是真心赞许,还是暗含讥讽,此刻他的心情愈发如履薄冰,深深地觉得这个年轻人果真不是轻与之辈。
  
  将府衙的前门打量之后,赵孝骞与李清臣进入府衙内。
  
  府衙内已落了一片薄薄的雪,经过前庭,里面便是传说中的大堂。
  
  大堂的侧边靠着几面牌匾,堂前高挂一面“明镜高悬”的牌匾。
  
  牌匾上的这四个字何时在大宋蔚然成风未可知,传说包拯坐堂开封府时身怀三宝,分别是“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
  
  其中的“阴阳镜”能帮包拯辨忠奸,断善恶,阴阳镜下一切魑魅魍魉无所遁形。
  
  从此以后,大宋境内无论府衙县衙,堂上都高挂“明镜高悬”的牌匾,以示本地官员与包青天一样明察秋毫,不枉不纵。
  
  此刻赵孝骞盯着堂上高挂的牌匾,却只觉得很讽刺。
  
  真定府若真有明镜,恐怕也已蒙尘多年。
  
  目光扫过牌匾,赵孝骞和李清臣穿过正堂,继续朝府衙内堂走去。
  
  古代的府衙,其实跟大户人家的宅院布局差不多,前庭,正堂,后院,偏房,阔气一点的甚至还有花园假山和池塘。
  
  李清臣将赵孝骞领到后院东侧的厢房,赵孝骞屏退左右,屋子里只剩他和李清臣二人。
  
  赵孝骞坐下,淡淡地道:“好了,李知府,把你知道的一切详细说说吧。”
  
  李清臣沉默片刻,突然朝他长长一揖。
  
  “下官治府不力,治下乌烟瘴气,两年来并无改善,下官向赵郡公请罪。”
  
  赵孝骞盯着他的脸,缓缓道:“我只问你一句,真定府这些乌烟瘴气的事里,你可有参与?”
  
  李清臣一惊,急忙道:“下官愿以李家祖宗的名义发誓,我绝未参与任何腌臜之事,否则祖宗不佑,神鬼殛之。”
  
  赵孝骞不置可否。
  
  发再毒的誓他都不会信的,尤其是男人发的誓,更不敢信。
  
  赵孝骞自己就是个反面教材,当初跟姜妙仙摸摸蹭蹭时,不知发了多少毒誓,只有他自己清楚,发的那些誓性质跟放屁差不多,也就姜妙仙单纯,信了他的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