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世子稳重点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庆功宫宴

第二百四十二章 庆功宫宴

第二百四十二章 庆功宫宴 (第1/2页)

延福宫,接风的盛宴设在大庆殿。
  
  今日的赵煦心情激奋,连着破了好几个先例。
  
  大庆殿本是君臣正式的朝会之地,为了给赵孝骞洗尘,赵煦居然将盛宴定在这里。
  
  由此可见赵煦对赵孝骞的重视,也看得出赵煦对这次宋夏之战的结果是多么的满意。
  
  两国停战的盟书是一个月前传回汴京的,当时整个汴京都沸腾了。
  
  大宋立国至今,从未签订过如此占便宜的协议,往年的大宋子民听到的大多是战败的消息,然后就是不停地签盟书停战,每年送多少岁币出去。
  
  官方对外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说什么上国止战,旨在免于天下人荼毒,邻国皆是兄弟之邦,上不忍肘腋阋墙云云。
  
  总之就是,我不是打不赢,我是不忍心打赢。
  
  邻国都是兄弟,平日吵吵嘴就罢了,动刀动枪玩真的就不必了。
  
  像一个虚弱的病人,在色厉内荏地恐吓强大的敌人,看在邻国眼里,未免可悲又可笑。
  
  而赵孝骞,这次玩真的了。
  
  袭军司,破都城,掠部落,斩首不下万级,逼得西夏不得不求和,并割让六城之地,向大宋称臣。
  
  绝对的实力面前,是不需要言语的,国与国之间讲究的是丛林法则,谁拳头大谁是老大。
  
  值得一提的是,西夏国主李乾顺的称臣表疏,比赵孝骞更早到汴京。
  
  李乾顺回到都城兴庆府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剪除后党,培植安插亲信,都城的臣子们几乎被换了一整茬儿,扎扎实实来了个重新洗牌。
  
  也亏得赵孝骞给李乾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宋军破都城的那一晚,以赵孝骞不留俘虏也不留后患的原则,都城里但凡稍微有点权力的官员武将,都被宋军杀了。
  
  李乾顺回到都城后,接手的朝堂几乎缺员三分之二,其中绝大部分是梁太后的后党党羽。
  
  这种情况下,李乾顺清洗朝堂简直不要太容易。
  
  李乾顺也算识时务之辈,西夏朝堂局势稳定后,立马便向汴京和辽国上京同时递了国书表疏,大唱和平赞歌,努力将西夏打扮成柔弱不堪的小可怜。
  
  未来若干年内,西夏的这个形象都将一直维持下去,苟起来猥琐发育。
  
  而在给汴京的表疏中,李乾顺除了称臣,还在表疏里大赞赵孝骞,说什么安乐郡公“体国忠鉴”,宋军“王师义伐”。
  
  明明赵孝骞率部在西夏境内烧杀抢掠,干尽各种丧尽天良的事,结果居然被当事人如此盛赞。
  
  国家丛林法则,就是这么残酷现实。
  
  大庆殿,宫廷盛宴。
  
  赵煦强拽着赵孝骞,与他并排而坐,群臣作陪,太常寺歌舞升平。
  
  今日赵孝骞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群臣纷纷主动过来敬酒,各种逢迎马屁罗圈话说了一堆又一堆。
  
  就连与赵孝骞向来不对付的章惇,也不得不堆着笑脸过来,表达对赵孝骞的敬意。
  
  赵煦今日兴奋极了,喝酒是真干杯,一杯一杯咣咣的干。
  
  赵孝骞趁着酒宴高兴之时,低声向赵煦解释了一番,尤其是听说朝中有言官参劾他纵兵抢掠一事。
  
  这事儿没什么好解释的,已经是实锤了,赵孝骞的意思是能否请赵煦就此揭过。
  
  赵煦略带几分醉意,满不在乎地摆手:“屁大个事儿!抢就抢了,将士们在前方拼命,难道不许他们谋点私利?从古至今,但凡精锐骁勇之师攻城掠地,谁不烧杀抢掠?朕不过问,朝中也没人过问!”
  
  “上次周秩在朝会上提起此事,你父王跳出来……哈哈!可惜子安没见着当时的热闹,朕肚子都快笑痛了,却只能板着脸不露声色,憋死了!”
  
  赵煦停顿片刻,缓缓道:“朕欲做有为之君,大军出征在外,他们都是在为朕拼命,朕就算帮不到将士们,也断不会拖将士的后腿,细枝末节的一些东西,朕不会计较。”
  
  赵孝骞松了口气,有些事君臣之间可以装糊涂,但有些事是一定要拿到台面上说清楚的,这与事情本身的是非无关,主要是态度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