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世子稳重点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役之议

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役之议

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役之议 (第2/2页)

赵孝骞笑道:“章相公好记性,不过有些事情,高坐庙堂的相公们可能不清楚……”
  
  “说是七百文和五百文,但朝廷发下饷俸,要经历官员和武将层层克扣,扣下来之后,真正落到普通军士手里的,大约只有一百到一百五十文。”
  
  一言既出,满座皆惊。
  
  章惇沉声道:“世子,你的说法可有证据?”
  
  赵孝骞笑道:“不需我拿出证据,诸位若有兴趣,不妨换上常服,莫要透露官职身份,随便在汴京城外拉一队巡逻的禁军,仔细问问他们每月手里拿多少饷俸。”
  
  这件事赵孝骞干过,多次求证之后,赵孝骞才敢在政事堂说出具体的数据。
  
  在座诸公皆沉默,见赵孝骞说得理直气壮,众人渐渐明了,想必他的话错不了。
  
  “将士们都是有家有口的,上有老下有小,一百多文钱养一家子,在座诸公敢想象吗?”
  
  赵孝骞接着道:“除了饷俸,军中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尤其是他们地位低下卑贱,常被士大夫所不屑,就连百姓都觉得当兵不是好谋生。”
  
  “将士们连基本的尊严都没有,凭什么让他们为了大宋去流血拼命?他们难道天生就该低人一等,天生就该死吗?”
  
  赵孝骞有点上头了,语气不由激烈起来。
  
  章惇皱眉道:“世子的意思是,兵役法是为了提高将士的地位和饷俸?”
  
  “没错,我是这个意思,但这只是表面,兵役法的目的是提振大宋的军心士气,在军中建立赏罚分明的律法,让将士们有个奔头,立了战功,该封官封官,该赏赐赏赐。”
  
  “朝廷多造点舆论,当兵不是卑贱的谋生,而是为国牺牲的英雄,他们理应受天下百姓的追崇爱戴。”
  
  “历代先帝的陵寝外,给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立碑,刻名勒石于上,让阵亡将士的英灵守护先帝们的陵寝等等……”
  
  “这些都应记入兵役法的内容里,若能照此而为,我相信大宋禁军厢军的战力必然一跃而上,成为真正的精锐之师,与敌交战必奋勇争先,敢死敢拼。”
  
  “安享太平不过是苟安,一统江山才应是在座诸公的夙愿。”
  
  赵孝骞说完后,静静地站到一旁。
  
  政事堂内一片寂静,大家面面相觑,眼神里透出许多复杂的含义。
  
  沉默许久后,邢恕又站出来了。
  
  “官家,臣以为,世子之言大谬也!文贵武贱,是大宋立国之本,是祖宗之法!祖制岂可轻言废止?”
  
  “若依世子之见,兵役法便是把军汉们的地位提拔到与我等士大夫平齐,简直闻所未闻!君岂不闻唐朝之教训?那时各地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故唐因此而亡。”
  
  “兵役法提高将士的地位,便是开了重武的先例,长此以往,将士倚仗武力,目中无人,武将日益骄横,更无君父,难道我大宋要重蹈唐末的覆辙吗?”
  
  “臣,坚决反对兵役法!”
  
  章惇这时也皱紧了眉头,缓缓道:“官家,臣也认为,兵役法太过激进,不妥。”
  
  “祖制在前且先不提,若是提高将士的地位,以英雄之名而追捧,还要立碑刻石于上,此举助长武夫气焰,后患实多。”
  
  章惇言毕,在座的诸臣纷纷出言附和,表示反对。
  
  赵煦叹了口气,眼神有些无力地望向赵孝骞。
  
  “子安,你怎么说?”
  
  赵孝骞面无表情地道:“诸位只需知道,如今大宋的皇权无比牢固,尤其是兵权,一兵一卒的调动都在官家的掌握之中。”
  
  “只要官家不效唐朝分封藩镇,任武将坐大,你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