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谈判事成 (第1/2页)
赵孝骞印象里的钱仲深,不仅是老狐狸,还是官场老油条。
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儿,不招灾不惹祸,平步青云当上了礼部侍郎,一辈子仕途几乎没受过什么波折沉浮,说明这人并不平庸,其实是有点东西的。
这种老油条的处世风格就是,凡事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永远不得罪任何人,也永远不会担任何责任,当然,立功受奖一定是冲在第一个的。
赵孝骞没想到,自己这个谈判正使还没表态呢,这根老油条倒是支棱起来了。
谁给他的勇气?
或许赵孝骞自己都没察觉到,西郊秋猎不仅是对辽国使团的震慑,更是给了软弱多年的大宋朝堂一剂强心针。
大宋软弱太久了,它就像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名下空有良田万顷,宅院里却没有一个看家护院,被人惦记,被人眼红,看着左右邻里或偷或抢占他的家产,他却不敢吱声。
而自从西郊秋猎后,燧发枪这种武器已不再是秘密,朝堂人尽皆知,君臣已在不知不觉间挺直了腰杆。
如今的大宋,请来了一位武艺高超的绝世高手看家护院,地主家的傻儿子终于有了安全感,在左右邻里间也能昂首挺胸,无惧无畏了。
有些东西,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
燧发枪是赵孝骞给这个积弱的朝代下的一剂猛药,这剂猛药已悄然开始发生作用。
钱仲深便是大宋朝堂一个典型的缩影。
这种怕惹事怕担事的老油条都敢在辽人面前拍桌子,叫嚣着派兵来打,可见……这老货今天吃错药了?
火器监还在日夜开工造枪呢,你这头就挑衅上了?
拍了拍钱仲深的肩,赵孝骞示意他坐下来。
“钱侍郎你冷静点儿,真要是打起来,官家会先杀一个侍郎祭旗的,谁挑的事,谁挂在旗杆上迎风飞扬……”
钱仲深悚然一惊,额头不由冒出了冷汗。
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宋辽两国真因为他的挑衅而启了战端,自己的脑袋真会不保的。
“郡侯是正使,您来,您来。”钱仲深急忙谦让。
赵孝骞瞥了他一眼,没错,还是那根熟悉的老油条。
啪!
赵孝骞突然猛地一拍桌子,面目狰狞环视辽国使团众人。
“岁赐是不可能加的,你们死心吧!我们钱侍郎说得没错,不服气?派兵来打啊!”赵孝骞口沫横溅怒喷。
钱仲深悚然又惊,你你你……怎么又把我架上了?
接连两人叫嚣让辽国派兵来打,辽国使团心中再是忌惮,此刻也无法再忍了。
“打就打!”一名使团随员起身,怒喝道:“既然谈不拢,我等这就回朝,禀明我主,点齐各部兵马试试你宋国的火器,究竟有多了不得!”
赵孝骞左看右看,然后抓起桌上一只砚台朝这人脑袋掷去。
随员一惊,眼疾手快身子一缩,惊险地躲过了这只要命的砚台。
赵孝骞沉下脸冷冷道:“蛮夷之国,不受教化,没个上下尊卑,你们谁是老大?老大没发话,你跳出来狗叫什么?”
随员大怒,下意识便按住腰侧的刀柄。
赵孝骞冷笑:“呵,要拔刀?快点拔,让我见识一下你们辽国勇士的勇气。”
鸿胪寺正堂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纷沓而至,堂外出现了一队队披甲禁军的身影,禁军们虽未入堂内,但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名随员身上,尤其是那只按住刀柄的手。
随员浑身不自禁地颤栗起来,按住刀柄的手再也没力气拔出来。
他知道,如果真拔刀了,今日他绝不可能活着走出鸿胪寺。
而且辽国都没借口找宋国的麻烦,因为先拔刀的人是他。
四周的气氛莫名冷肃下来,堂内一片死寂。
见随员久久不敢动作,赵孝骞懒得再搭理他,然后冰冷的目光望向萧光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