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将赐勋 (第1/2页)
与赵煦认识这么久了,赵孝骞多少也了解了他几分。
不可否认,赵煦确实有雄心有野心,但同时性格方面也有些优柔寡断。
大约是登基十年来,他一直活在太皇太后的阴影下,就算如今亲政了,做事仍然有些不自信。
赵孝骞有时候甚至恶意地想,这位官家在跟皇后妃子的床笫之事时,想换个姿势是否也要用商量的语气……
不急,时间还够。
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发生在三十年后,这三十年的时间里,赵孝骞总有办法让历史像金莲儿那样出轨,换个活法儿,换个方向。
“朕听说辽使入朝,子安在城门外便给了辽使一个教训?”赵煦换了个话题问道。
赵孝骞沉声道:“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纠纠。辽使粗鄙,不识华夏礼仪,臣顺手教教他,让他懂点儿事。”
赵煦哈哈大笑:“居然想到用史官录史,逼得辽使老实下来,子安果然不负朕望,为我大宋争了面子,甚善。”
随即语气一顿,赵煦的脸色又沉了下来,道:“此番辽使入朝,据说要涨岁赐十万,还要开放边境通商,交易南北货物。”
“通商之事尚可,但岁赐涨十万,……朕便全权交给你去谈了,十万贯钱不重要,但大宋若答应了,却损了皇威和体面,子安想想法子,看如何能让辽使打消念头。”
赵孝骞想了想,道:“臣尽力。”
赵煦点头,瞥了一眼新造的燧发枪,突然伸手道:“朕来试试。”
赵孝骞给他填药装弹,赵煦此时已不再害怕,眼神露出凌厉之色,学着赵孝骞的样子,举枪平端瞄准,仿佛前方的草靶是辽国国主,朝它狠狠扣下扳机。
巨响过后,赵煦面不改色地将燧发枪扔给郑春和,道:“交给火器监,令他们马上征调匠人,照此原样打造。”
“明年此时,我大宋的岁赐可就没那么容易拿了!”
…………
接下来几天,赵孝骞很忙,忙着享受生活。
做事是不可能做事的,楚王世子吃不了一点苦。
火器监得了升级版的燧发枪,仔细观察了枪管内壁的膛线后,官员们嘴角发苦,不得不登门向赵孝骞求助。
赵孝骞当然不是什么耐心的人,立马将刘阿大和孙慕僧扔给火器监,让这两位带学徒。
与此同时,朝堂上传出了消息。
三司查贪反腐的行动已拿问了大小官员十余人,大理寺还要继续往下查时,却得了赵煦的旨意,反贪到此为止。
十余官员的家产田地不少了,足够安置城外剩下的两万余流民。
除此之外,国库还意外收获了四百多万贯的横财,都是贪官们的血汗钱。
后世史学家常说大宋富而不强,这话确实有道理。
大宋的富,从贪官的家产都能窥得全貌。
而大宋每年正经的岁入呢,史家也有过明确的记载,仁宗之前,大宋岁入折合钱粮绢布等计六千多万贯。
王安石变法之后,确实给国库增长了收入,神宗年间一度达到上亿贯,这是真实的数据,倒也不愧后世所说的“富而不强”。
不过反贪也该到此结束了,再查下去,不知道有多少官员会被牵扯进来,无疑会给朝堂和天下带来动荡。
皇帝要的是政局平稳,若为了搞钱而导致天下不安,臣民离心背德,未免得不偿失。
反贪虽结束了,但赵煦又干了一件让满朝震惊的事。
他下旨给汴京禁军的上四军,也就是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四营的四位厢都指挥使,分别赐了“上骑都尉”的勋号,并分别赐金万贯,每营将士各赐金两贯,旨许温勉,望上四军将士忠诚报国。
这道旨意令满朝文武震惊万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