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辽使入朝 (第1/2页)
很多年前,范文正公贬谪邓州,虽未亲见,却在忧苦之中写下《岳阳楼记》,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也是很多年前,仁宗治下,嘉佑二年的科考,名耀后世的“千年龙虎榜”,其中有一位名叫张载的进士。
他后来题下了横渠四句,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宋积弱,惯死了文人。
但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个思想火花迸射,文明华章璀璨生辉的时代。
当然,赵孝骞自问没那么高尚,活了两辈子,觉悟也不见得多高,仍旧是酒色财气的凡夫俗子。
但此刻他被万民跪拜,心中仍克制不住地穿过一股暖流。
欣慰,意外,同时也有些惭愧。
反贪的主意确实是他向赵煦进谏的,但他的初衷其实不是为生民立命。
赵孝骞是个务实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解决问题。
解决赵煦的问题,解决大宋的问题。
惭愧的是,他不可避免地站在了统治者的立场上,解决城外流民的问题也只是为了消弭不安定的隐患。
此刻面对万民跪拜,赵孝骞委实有些羞愧。
陈守来不及阻拦,赵孝骞已跳下了马车,亲手扶起了老者。
“莫拜我,也莫谢我,我担当不起,尔等若要拜谢,不如面东拜谢官家,拜谢皇恩吧,是官家下的旨意,才为你们挣得了活路。”
说完赵孝骞率先面朝皇宫方向,双膝拜了下去。
流民们见状也纷纷朝皇宫三拜。
被万民跪拜这件事要处理好,否则难免被朝臣参个“邀买民心”的罪名,这个罪名可不小,赵孝骞担不起。
大家一起朝大宋官家而拜,这就妥了,一切皆是皇恩浩荡。
起身后,赵孝骞朝老者道:“安心等着朝廷给你们分配土地,以后好好种地,日子终归有奔头的。”
老者颤巍巍地行礼:“坊间有人说,朝中出了贪官,贪了治河的钱,草民不敢揣问天事,只知道是世子您仗义执言,向官家进忠谏,抓了贪官,给我等草芥之民分了土地。”
“您就是我等的活命恩人,草民等必将为世子您立长生牌位,日夜香火供奉,您这样的善人,理应长命百岁,福泽万代。”
赵孝骞哈哈一笑:“大可不必,我不信这个的,诸位莫耽误了用饭,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与流民们聊了一阵后,大家也知不可误了世子的行程,于是在老者的指挥下,流民们默默地让出一条道。
赵孝骞与众人行礼后登上马车,陈守等禁军护送马车继续朝前行去。
流民们站在道路中间,默默地目送马车走远,直到马车消失在视线内,流民们仍未散去。
马车内,狄莹突然双手勾住赵孝骞的脖子,勒得他喘不过气来。
“松手!死了死了!”赵孝骞奋力挣扎:“有病啊你。”
狄莹松手:“你好厉害,嘻嘻!”
赵孝骞:“不嘻嘻。”
“横渠先生说的‘为生民立命’,你做到了,感觉如何?”狄莹的眼睛熠熠生辉。
“横渠先生”是世人对张载的尊称,当年横渠四句语惊天下,张载的一句话,为后世千年的读书人立下了明确的目标,而张载也随之被天下的士子奉若神明,甚至有人称他为“张子”。
狄莹也是自幼读书,自然是知道张载和横渠四句的。
赵孝骞微笑:“感觉挺好的,刚才脑子里一直回荡着一个声音……”
“什么声音?”
“功德+1,+1,+1……”
赵孝骞含笑叹了口气,道:“从今以后,你要好好锻炼身体,争取活到死啊,我有功德加持,不出意外的话,我这辈子活一百二十岁问题不大。”
“你若不争气,活不了那么久,只能在九泉之下眼睁睁看我不停的娶妻生子,娶妻生子,而且我永远只娶十八岁的妻,就问你气不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