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反贪风暴 (第1/2页)
赵孝骞出的主意算不得什么奇思妙想,高居庙堂的人脑子稍微转个弯儿都能想到。
只是在大宋目前的政治环境下,敢提出这么干的人,仅有赵孝骞一人。
没错,还是那个该死的“文贵武贱”,“刑不上士大夫”。
总归一句话,大宋的官家从赵匡胤开始,百余年来惯死文人了,导致全天下的文人都以为赵姓官家是他们的妈。
孩子犯了错,当妈的顶多抽几下屁股,谁会把孩子往死里整?
所以大宋立国以来,文人越来越有恃无恐,大宋百年积弱的根源,开国时便已埋下了祸患。
养肥一群贪官,找个理由宰了,贪官的钱财田产尽收国库,事情传到民间,民间百姓懂个啥?只以为皇帝英明,揪出了祸害家国的奸臣,简直是英明圣君,千古一帝,磕就完了。
这种事在大宋以前或许没多少帝王这么干,但在明清之时,这么干的皇帝可就多了,立威望,发横财,挣名声,清朝堂,一举四得,哪个皇帝不乐意干?
赵孝骞出的主意,其实赵煦不可能想不到,他只是不敢做而已。
赵孝骞可不会顾忌那么多,他对大宋的文人根本没什么好感。
大宋积弱的江山,都是被这些文人们玩坏的。
外面强敌环伺,君臣不思攘外,反而一个个窝里斗,党争内耗,积弊如山,官家还得惯着他们,打不得杀不得……
相隔千年,或许价值观大不相同,反正赵孝骞很看不惯如今大宋的现状。
对于赵孝骞的提议,赵煦不得不承认自己很心动。
举起屠刀杀一批官员,能解决很多棘手的麻烦,干不干?
根本没犹豫太久,赵煦当即咬了咬牙:“好,就依子安之见,如今的朝堂确实该清理一下了。”
赵孝骞急忙道:“官家,这主意不是臣出的,是曾相公和章相公的意思……”
主意可以出,但锅绝对不能背,趁早扔给别人。
曾布和章惇两位代表新党的宰相,大小长短正合适背锅。
对宰相来说,这是政绩,因为他们扛得起,但对赵孝骞来说,这是与人结仇,不撇清关系的话,以后还会遇到没完没了的刺杀。
赵煦瞥了他一眼:“有朕在,你有何可怕的?”
“臣怕死。”赵孝骞老老实实地道。
心里话,确实怕死,说出来没什么丢人的。
赵煦鄙夷地哼了一声,随即叹道:“也罢,此事你一个七品的勾当公事怕是担不起,唯有交给曾章两位宰相了。”
“官家英明,千古圣君。”赵孝骞立马奉承道。
赵煦笑得很灿烂,今日赵孝骞确实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洪灾之后产生的诸多麻烦事,赵孝骞一个主意基本解决了。
心情有一种骤然解脱松快的爽感,赵煦挥手令二人退下,然后下令召曾布章惇进宫议事。
走出福宁殿,赵孝骞与魏节亦步亦趋往宫门外走去。
“世子不愧盛名,果真聪慧,明明是少年郎,所见却是老成谋国,下官深感敬佩。”魏节出了宫门便迫不及待地拍起了马屁。
赵孝骞淡定地道:“虽然知道是马屁,但听着很舒服,立衍兄没事可以多说,我喜欢听。”
“下官绝对言出由衷,并无半分虚伪。”魏节恨不得指天发誓。
“我信了,真的。”赵孝骞真诚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