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崔元没落,剑拔弩张 (第2/2页)
说着,蒋庆之啃了一口羊腿走了。
崔元站在原地呆了许久。
“驸马!”带路的内侍回头。心想这人老了老了,还恋栈不去。不去就罢了,竟然想和长威伯联手。可你也不看看自己老成什么样了,长威伯如朝阳初升,岂会看得上你这等不中用的夕阳。
崔元老了,如今道爷召见他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让他干的最多的事儿便是祭祀。没事儿你就代表朕去各处拜神。
也就是说,崔元在道爷眼中,如今就是个人样子。
也就是个人型祭祀机器。
“哦!”崔元这才跟上。
那老脸渐渐就红了。
蒋庆之竟然拒绝了老夫?
崔元心中恼火,见到道爷后有些走神。
“……此去要谨慎,莫要激怒了神灵。”
道爷吩咐了一番,抬头发现崔元在发呆,蹙眉道:“崔卿!崔卿!崔卿!”
“驸马!”黄锦来了个狮子吼,崔元猛地惊醒,“臣……是,臣领命。”
他随即告退,走到殿外,隐约听到嘉靖帝说:“崔元老迈……”
“老夫,老了吗?”
崔元的身影在秋日下显得格外单薄。
而蒋庆之却在众人的簇拥之下。
他想回家,可半道就被朱希忠拦截了。张居正闻讯出来,他有一肚子的事儿要禀告老板,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朱希忠拽着蒋庆之进了自己的值房。
值房里,王以旂等蒋系大将都在。
“见过长威伯!”
众人行礼,蒋庆之拱手,“我说,你等好歹先让我回家抱抱儿子不成?”
“不成。”朱希忠瞪眼,“你那边丢下一句话要攻伐倭国,却不知给咱们带来了多少麻烦。兵部那边……老王。”
王以旂苦笑,“如今外界都说兵部乃是长威伯穷兵黩武的倚仗,有人建言换人。”
“还有吏部,熊浃老了,如今在勉力支撑。那些人攻讦他为你保驾护航,私心太重。至于证据,他那个儿子和你学习便是证据。师徒一家人呐!”
“这只是开端!”张居正每日蹲守直庐,把各种接到的信息汇总后,令他不禁脊背发寒,“如今京师暗流涌动,许多人都准备以阻截伯爷征倭之议为开端,压制新政,压制伯爷。”
“你南下之行在许多人看来便是赴汤蹈火,本以为你会狼狈不堪,那些人等着看你笑话,等着落井下石,谁曾想你竟然在那龙潭虎穴中蹚出了一条路。那些人大失所望之下,越发忌惮了。”
朱希忠面色凝重。“南方乃是那些人的根基所在,你压制住了南方,便是压制住了他们的命脉。那些人痛心疾首,怕是要图穷匕见。”
蒋庆之拿出药烟,“我知晓阻截征倭之议只是个由头,说实话,那些人巴不得看到我征倭失利吧?”
张居正点头,“如今京师流传着一番话,说当年蒙元征倭,大军浩荡不可敌,谁曾想却遭遇了一场大风,把船队吹的七零八落。倭人管这场大风为神风。那些人说,可见倭国有神灵护佑,当年太祖高皇帝把倭国列为不征之国当真英明。”
“而我就是逆流而动,必然自取其辱。”蒋庆之点燃药烟。
老纨绔说:“庆之,你莫要小觑了此事。”
“我不会轻敌,不过所谓神风,那就是个笑话!”蒋庆之想到了后世,铺天盖地的轰炸机投下无数烈焰,点燃了倭国一座座城市。
那时候神风何在?
神风在为这场大火助威。
“征倭……你真的有这个意思?”朱希忠问道。
蒋庆之乐了,“你觉着我是玩笑?”
众人默然。
蒋庆之叹息,“安心,我自有分寸。”
“征倭有什么好处?”王以旂忍不住问道。
“天大的好处。”
没有万历三大征中的援朝之战,大明国祚少说能延续三十年。
另外,灭了倭国,也为后世儿孙扫灭了一个威胁。
由此,大明海疆便扩大了许多,什么海上封锁顿成笑谈。
蒋庆之起身,“明日吧!明日都来。”
众人把他送出去,看着他上马远去,王以旂说:“长威伯此次归来,本官怎地觉着……多了些陌生的味儿。”
“嗯!”不只是他王以旂有这个感觉,老纨绔也是如此,“我觉着,他的心思,没在京师。”
“那在何处?”
没人回答,半晌张居正这个小透明说:“伯爷曾说过什么……星辰大海。”
朱希忠眯着眼,“庆之回归,那些人蓄势已久,定然要在下次朝会上阻击他。这场厮杀……只可胜!”
一旦被拦截,南方大势便会出现反复。
包括龙江那边的造船规模,以及大明随后对外的姿态……
牵一发而动全身。
张居正叹息,“做事,何其难。”
王以旂拍拍他的肩膀,“不难,那不叫事。跟着长威伯好生学学,以后受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