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贸易顺差和扩大市场 (第2/2页)
嗯,几年前,连奥地利都顶不住法国的“倾销”,导致财政不断恶化。据说,废除《塞纳-莱茵贸易协议》就是他们决定加入反法同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继续这么下去无异于涸泽而渔,早晚会激起意大利民众的反法情绪。
但要怎么办呢?
总不能让意大利诸国把关税再提上来吧,那共同市场岂不是白搞了?
约瑟夫回忆起后世那些欧洲小国,诸如瑞士、芬兰之类的。它们同样体量很小,却能在工业大国的面前,活得有滋有味。
为什么呢?
很简单,它们都握有一些优势产业。
由于体量小,人口少,所以随便什么小规模的产业,只要能做精做强,就可以轻松养活自己了。
约瑟夫想到这里不禁暗自点头。
如今的意大利诸国虽说都有点儿特色产业,但远没到“优势”的程度。
那么破局的关键就是帮他们建立起自己吃饭的产业来。
像是佛罗伦萨的制皮业,威尼斯穆拉诺的玻璃加工等产业,原本就有不错的基础,只要帮他们增强一下,建起扎实的产业链,收益就能大幅提高。
比如,佛罗伦萨的制皮业,目前主要是制作皮靴,虽然在法国卖得也还算不错,但收入却远不够弥平对法国的贸易逆差。
但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拓展啊。
什么皮包、皮手套、皮帽子,甚至皮鞭都可以搞一下。
单就一个皮包,只要包装宣传做得好,女人们马上就会大把撒钱买买买。看后世什么香奈儿的限量版有多抢手就知道了。
最多让老妈拿着手袋在凡尔赛宫转两圈,很快就能畅销全欧洲了。
再比如穆拉诺的玻璃业,现在就是搞个窗玻璃、玻璃杯之类,如果开始研发光学透镜、实验用烧杯、冷凝管之类,销售额轻松翻几倍。
这还只是拓宽产品线而已,如果再进行产业链的搭建,竞争优势还会更大。
而类似的法国看不上眼的小类别产业还有很多,比如乐器制造、艺术品加工、蜡烛生产等等,足够意大利诸国分的。
甚至像是造纸这种不重要的产业,都可以迁一部分到意大利去。当然,得迁去摩德纳这种“自己人”的国家,而且要收取一定的专利费。
一旦意大利诸国的产业做起来,不但能提高收入增加自身的购买力,相当于帮法国扩大了市场,而且能让意大利民众产生“法国帮助我们富裕起来”的观念,从而增强对法国的向心力。
约瑟夫当即看向布里安:“布里安大主教,请您通知伊比利亚-亚平宁共同市场成员国,一个月后在巴黎召开峰会。我要和他们谈谈贸易及产业问题。”
“是,殿下。”
……
波兰。
华沙。
皇家城堡的议会大厅里,一名身材敦实的议员正激动地高声道:“圣彼得堡已经展示出了诚意,这正是我们改善与邻国外交关系的良机!”
他身侧立刻有人冷冰冰道:“我们为什么要和野蛮的侵略者改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