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孙悟空的福分 (第1/2页)
却说那黄眉大王,强忍着周身之剧痛,残躯踉跄难行,化作一道黯淡黄光,裹挟着腥风血气,歪歪斜斜,径直投西天灵山而去。
其心念执着,唯欲探明金蝉子之动向,以决“东土传经人”之争的胜负归属。
……
灵山巍巍,雷音古刹宝光冲霄汉;宝阁重重,珍楼琼宇瑞霭漫乾坤。
八德池畔,金莲吐蕊,芬芳四溢;七宝林下,菩提生辉,熠熠生光。
端的是:
“大千世界佛门祖,亿万沙弥朝圣地。”
灵山的珍楼宝阁宏伟壮丽。
阁内檀香馥郁,佛光氤氲,宝气流转。
想那金蝉子取经之时,他们也曾如此。
面对金蝉子这位昔日同门师兄时。
阿傩与迦叶尚能罔顾情谊,向其索要人事,乃至将金蝉子吃饭之“紫金钵盂”亦强行索去。
何况是黄眉呢?
今遇黄眉,按照惯例,迦叶率先开口索要人事,令黄眉加钱。
黄眉知道这阿傩和迦叶的贪婪,想和他们讨价还价一番。
于是。
黄眉没有直接答应这“加钱”的建议,而是面露一番犹豫之态,两道黄眉紧锁,长叹一声道:
“这为何就要加钱了?”
“我囊中羞涩啊,恐黄金不多。阿傩、迦叶,你们二位可否通融通融?”
黄眉边说边摸了摸自己腰间的布袋,面露难色。
阿傩在一旁,闻迦叶之言,眼中精光骤现,似窥得利益之机,旋即又敛去异色,恢复那副老于世故、圆滑世故之态。
“咳、咳、咳……”
阿傩目光灼灼地盯着黄眉,恐黄眉不肯加钱,遂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我这是在跟你讲道理、讲规矩”的姿态,缓缓解释道:
“黄眉,迦叶师兄所言,字字珠玑,句句在理。”
“这灵山的规矩,你亦是知晓的,佛经不可轻易传授,亦不能空手而取。”
“正所谓:法不轻传,道不贱卖。”
“你想从我二人这里得到那‘不可说’的机密消息,自然得付出与之相配的‘代价’。”
言罢,他踱步两下,引经据典,振振有词道:
“昔日,那孤独长者以‘黄金为砖,铺满园地’,方购得祇园,得以请世尊如来为其说法,成就一段佳话。”
“此乃‘以财换法’,功德无量之明证也!”
“再说近事。”
阿傩话锋一转,脸上露出几分“委屈”和“痛心疾首”,道:
“往昔,吾等奉佛祖法旨,于舍卫国赵长者家诵念真经一遍,保他全家生者平安,亡者超脱,消灾解厄,功德无量!”
“那结果如何?”
“我们仅讨得三斗三升米粒黄金。”
“佛祖闻之,尚嫌吾等‘忒卖贱了’!”
“言道如此下去,后代儿孙无钱可用。”
“若这皆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岂不饿死哉?”
他双手一摊,显得无比“无奈”和“负责”,郑重道:
“此乃底线。”
“你们故作清高,爱惜名声。”
“这坏人只好我们来做了。”
“我与迦叶师兄,不得不替灵山、替后世守住了这条底线!”
“正因金蝉子师兄是我们的手足至亲,情义深重,若想要我们……呃……透露些许‘无关紧要’的消息给你。”
“这其中的‘风险’与‘愧疚’,唯有以更多的‘人事’方能稍作弥补,稍慰吾心啊!”
阿傩最后重重一叹,仿佛承受了天大的压力,总结道:
“加钱,是天地公道!是规矩方圆!”
“天王老子来了,也得加钱!”
“黄眉,你若真心,便应慷慨解囊。”
迦叶则在一旁微微点头,目光在黄眉身上打量,似在估算他能拿出多少黄金。
黄眉大王看着二人一唱一和,将那索贿之事粉饰得如此冠冕堂皇,心中冷笑更甚,面上却做出一副“了然”和“爽快”状。
黄眉大王爽快道:
“好说!规矩我自是懂的。”
“我黄眉行事,向来干脆,不是金蝉子那一根筋。”
“金蝉子想必不会给你们钱,但是我黄眉给!”
“钱,我黄眉加!”
“你们爽利些,此番须多少‘人事’,方肯开那金口?”
“报个实价来!莫要再绕弯子!”
听闻黄眉终于同意“加钱”。
阿傩与迦叶对视一眼,眸中闪过一丝窃喜。
阿傩微微一笑,伸出了右手。
黄眉亦会意,伸出右手。
宽大的僧袍之下。
遮掩了两人交握的手掌。
僧袍之中,阿傩和黄眉,两人互相捏手指头,在袖筒内比划数字。
这是规矩。
正是:
“做买卖不说话,袖筒里捏指论价。”
此时无声胜过有声。
一番无声却激烈的讨价还价。
阿傩和黄眉手指翻飞如电,指节互碰,或捏或掐,或点或划,无声无息间却是一场比刀光剑影更为激烈的讨价还价。
迦叶在一旁看得分明,时而紧张蹙眉,时而微微点头,唯恐阿傩谈不好价钱。
少顷。
阿傩与黄眉各自抽回手。
黄眉大王咬紧牙关,脸上肌肉微微抽动,显是阿傩要价太多了。
……
黄金这一璀璨夺目的金属,自古以来便是世人竞相追逐的珍宝。
正如《资本论》所深刻揭示: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或许会贬值,化作一堆无用的废纸。
但黄金是硬通货,无论文化如何,无论国度如何,无论朝代如何……
黄金,历朝历代,世界各地的人都认。
黄金,早已经跨越了国界、种族、语言、文化……
……
甚至,在后世蓝星文明的遐想中,黄金非地球自然形成,不可再生,属于宇宙级稀缺资源。
或许,在浩瀚的宇宙中,外星文明也对黄金有着同样的认可与珍视。
……
而黄金,在佛教之中,也是“佛教七宝之首”,深受佛门钟爱。
出家人虽常言不爱钱财,却对黄金情有独钟,视其为珍宝中的珍宝。
于佛门经典《三世因果文》中,更有明训昭昭:
“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
“黄金装佛装自己,遮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此诗,道尽黄金装佛之殊胜功德。
为佛像贴金,实乃积累功德、扭转命运、增益福报之无上善举。
你今生之所以能够做官,是因为前世用黄金装饰佛像(即供养佛身),为自己积下了深厚的福德。
你今生所享受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都是你前世在佛前虔诚祈愿,求来的福报。
为佛像贴金,不仅是对佛的恭敬供养,实则亦为己身积累福德之妙法。
盖因佛者,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以黄金装佛,犹如以至诚之心,与佛结下深厚善缘,佛必以慈悲之力,护佑其人,使其命运顺遂,福报绵长。
总之。
多多供奉黄金,以黄金装佛,就可以求来世福报。
诸多请回家中供奉之菩萨,亦多铸金身,寓意“金身护体,百病不侵”。
观那佛殿之中,佛像大多金光闪闪,庄严无比。
足见佛门对黄金之重视与执念。
于《西游记》中,亦有典故可证。
唐僧师徒到了灵山之地后,看到那雷音古刹:
“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
“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
这灵山可谓是“黄金为瓦,玛瑙做砖”,珠光宝气,富贵又气派。
只是不知,这灵山之黄金瓦、玛瑙砖,乃从何处而来?
在舍卫国,有孤独长者曾以“黄金为砖,布满园地”,购得祇园,方请得世尊如来为其说法。
此乃以“黄金为媒介,与佛结缘”,得佛之教诲也。
而如来佛祖,亦曾对孙悟空言道:
“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由此可见,黄金是世俗凡人与佛结缘、积累功德的重要媒介。
……
在《西游记》中,诸如此类之例,不胜枚举。
从《西游记》中的这些细节,也不难看出端倪。
西游世界的灵山胜境,诸佛众僧,也确实是很需要黄金的。
灵山的众僧,并非仅仅局限于灵山一隅,他们也会走出这方清净的神圣之地,以各种方式去赚取黄金。
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当黄金的供奉达到一定规模或程度时,连那高高在上、超脱尘世的世尊如来,有时也会亲自现身。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