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抓住杀死邓阿妹的凶手 (第2/2页)
虽然每到出粮的日子,回到家的张蔓玉要将一半的薪水上交给李修闲。
但日子也逐渐明快起来,很快她也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段恋情。
由梁家辉饰演的一个学校老师,对张蔓玉展开追求。
两人逐渐情投意合,但当张蔓玉在饭桌上将这件事讲给家人听时,李修闲当场翻脸。
因为梁家辉是疍家人上岸,既无丁权又无祖业。
张蔓玉第一次在戏里与李修闲大吵一架,冲出家门,可回到学校第二天,就因为袒护一个盗窃的学生,反被学生诬陷而遭到开除,与梁家辉的恋情亦宣告结束。
丢了宿管工作的张蔓玉,不得已转行做起了陪酒女郎,接着又在夜总会结识了第二个男人,
郑浩南饰演的落魄作家。
两人很快同居,即便郑浩南经常酗酒家暴,张蔓玉依旧讨好赔上笑脸。
但在某天的雨夜,张蔓玉回到家中,发现事业无成的郑浩南上吊自杀,只在桌上留下一行太宰治的话。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而与此同时,张蔓玉做陪酒女郎的消息也传回新界,她‘邓阿妹’的名字变成家人口中的‘那个女人’并以之为耻辱。
再度饰演家里最小妹妹的张栢芝找到张蔓玉,眼神嫌弃,用稚嫩声音冷冰冰说道:“阿爸阿妈和阿哥都说了,让你不要再回新界,丢晒全家人的脸!我也不想再见到你呀!”
张蔓玉大哭一场,
虽然辞掉了夜总会的工作,却又结识了第三任男友,刘德桦饰演的斯文白领。
可惜对方有妻有子,两人的情人关系被发现后,以张蔓玉被分手告终。
第四任男友,林国斌饰演的一个社团的马夫,从花言巧语到带着张蔓玉出去接客的威逼恐吓,张蔓玉不堪忍受,最终杀掉对方逃跑。
第五任男友,徐锦江饰演的一个老实人理发师,他剪去了张蔓玉五颜六色的头发,让她变回淑女形象,两人相处之下,让张蔓玉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体贴温柔。
两人经营起一家理发店,日子逐渐好转起来。
但好景不长,她杀死林国斌的事情让差佬找上了门,被判监八年。
八年的牢狱生活,张蔓玉始终积极开朗,因为她相信徐锦江会在外面等她,两人约好会结婚,甚至在监狱拿到美发师资格证书。
八年后,张蔓玉带着憧憬,脚步轻快的返回徐锦江的理发店。
但隔着玻璃窗,她却见到对方和怀抱婴儿的妻子脸上幸福的笑容。
电影里的时间线进到八十年代中期,
张蔓玉又结识了第六任男友,当初诬陷自己的学生,如今的古惑仔吴镇宇。
面对同样家暴的吴镇宇,张蔓玉满脸带血的对着镜头微笑:“打我杀我都没关系,总比孤零零一个人要好过啊……”
可惜与吴镇宇的相处依旧未能长久,因为街头械斗、过失杀人,吴镇宇被判监十五年。
九十年代末,
已经年近五十岁的张蔓玉,带着柚子叶在赤柱门口迎接吴镇宇出监。
在狱中反省过后的吴镇宇为了不再打扰她的正常生活,给了张蔓玉狠狠一拳,落荒而逃,用这种方式选择离开。
‘邓阿妹’终于精神失常,将自己的生活过成了垃圾堆。
满头垢面,邋里邋遢,身材发福。
多年后她用垃圾婆的模样,再度踏足新界,
看到了年迈的父母,看到了弟弟秦沛一家三口,以及妹妹‘邓招弟’的墓碑。
村里人说:“老豆老母让她嫁给村里的寡佬,人家出五万块,又有两间祖屋,这个傻女不肯,最后闹到跳海自杀,哎!”
张蔓玉抱着墓碑大哭,被赶来的父母亲人,当做癫婆子一样驱赶哄走。
2000年,
五十三岁的张蔓玉在街头捡垃圾,意外遇到当年一起坐牢的狱友林清霞。
林清霞关切询问她的境况,最后递给她一张名片,请张蔓玉去自己的美发店工作。
夜晚的张蔓玉躺在垃圾堆积的出租屋里,
她拿出那张名片左右翻看,幻想着自己改头换面的样子,终于决定开始新的生活。
一阵风吹过,名片被刮出窗外。
张蔓玉疯了似的冲下楼寻找,最终在一处球场外找到了名片,
她小心翼翼将之揣起,往回家的方向走去。
横穿球场,几个打扮花哨的童党还在追逐打闹。
张蔓玉想起自己做宿管的经历,肥胖肮脏的脸上露出和善笑容:“你们这些细路仔,都几点了还不回家?”
童党们发出阵阵嘲笑,一哄而散。
张蔓玉迎着球场明亮的路灯,一步步往前走着,脚步越来越轻快。
身后的童党们挤眉弄眼跟上来,其中一个抄起棒球棍,狠狠抡在张蔓玉的后脑。
梆!
哄笑叫好声中,张蔓玉应声倒地,
就这样,结束了她光怪陆离的一生……
……
影厅里,随着张蔓玉倒地的画面定格,镜头越拉越远,最终俯瞰整座香江夜景。
银幕一黑,亮出两行冷冰冰的白字: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本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灯光重新亮起。
‘邓阿妹’从张栢芝成长为张蔓玉的画面,走马灯似的在银幕上闪过。
周彗敏独唱的一首片尾曲随之响起:‘伸懒腰,撑开双手,让晚星都涌入最美的梦,让怀抱,去抱紧所有,抱拥天空,让你翱翔……’
影厅里的观众们,在见到‘邓阿妹’猝不及防被打死后,先是一阵惊呼。
紧接着,现场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死寂,
连爆米花纸袋掉落在地的声音都显得格外刺耳。
旋即,有人率先鼓掌,接着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响彻整个影厅。
掌声里混杂着男人的叹息声,女人的吸鼻子声,气氛复杂到极点。
在开场所有人都猜测‘邓阿妹’是被新界乡绅们害死,
郑伊建一定会化身歪嘴龙王,为她报仇雪恨。
未料到,整个故事两个钟头时长,始终不疾不徐的展开情节,刻画每一次邓阿妹的起起落落,连她的死都显得那么随意平淡,没有一处过火的镜头。
甚至连新界的丁权制度,都未有过太多的探讨。
同样的,‘邓阿妹’这个角色虽然可悲,但同样懦弱犯蠢。
整部片子里,似乎并没有所谓的正派和奸角。
…………
翌日,香江的媒体纷纷出动。
《震撼上映,生在新界,我很抱歉。》
《她不叫‘那个女人’,她叫‘邓阿妹’。》
《新界是否真的在意过‘邓阿妹们’的命运?请乡议局回答!》
《新界封建习俗拍成血泪片,张蔓玉演活‘无丁阿妹’,一部丁权制度下的真实社会纪实。》
电影太深奥看不懂?
没关系,大把影评人会发动社论,帮你做出一篇篇深度解读。
《邓阿妹》平淡的叙事风格,再次成为引爆新界丁权议题的热点,以呼声最高最感性的女性观众为开端,逐渐席卷为一边倒讨伐声势,间中偶尔有不同观点发声,迅速被舆论浪潮淹没。
3月13日,
《邓阿妹》单日平均票房120万,七日累计票房800逾万。
作为一部低成本文艺片,这个成绩绝对称得上亮眼。
3月14日,
《大公报》这间代表内地态度的龙头报刊,在头版撰文。
标题称《抓住杀死邓阿妹的凶手》
文章内容几乎通篇介绍电影剧情,直到结尾才写上一句题外话。
‘纵观邓阿妹一生的悲惨经历,造成这种困境究竟怪她自甘堕落,亦或者有更多外部因素?这或许是港府需要深度考虑的问题。’
3月15日,
卫亦信返港,当天宣布正式发起第三次民意调查、公众咨询,用于基\本法案的最后一次起草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