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宏伟战略 (第2/2页)
根据曹操事先定下的决策,曹仁得留一万人在汉中,驻防黄金戍,以防高顺所部西进,攻陷南郑。
满打满算,八万能用之兵,还分在成都和雒城两处,彼此之间还有着不小的阴私算计,就是曹操亲至都没法保证能战而胜之。
一旦刘封以成都为诱饵开始动作,摆放在曹操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就是撤军,放弃蜀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条就是继续增兵。
刘封为什么明明在其他战线都有优势,却从来不拿这些优势去压迫曹操。之前是想要快速取蜀,不想引起曹操的注意和忌惮,免得生出意外。而现在则是下定决心灭曹,故意引而不发,给曹操抽调兵力留出取巧的空间。
曹操一旦心存侥幸当真抽调了其他战线的兵力继续增援蜀中,那可就别怪刘封不客气了。
至于曹操这么做的概率有多大?
刘封觉得相当大,原因有三。
第一,曹操本人就十分喜欢弄险,其毕生最险要的两场战役——官渡之战和白狼山之战,曹操都是靠行险取胜。
第二,南阳之事给了曹操一种错觉,那就是刘封不愿意和曹氏撕破脸,而曹操的性格是有些得寸进尺的,很可能会继续增兵,逼迫刘封妥协,以复刻南阳故事,从而达到不战而拿下益州,或者最少拿下蜀郡和广汉郡的目的。
第三,刘璋的归降,给曹军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包括刘璋的名分、影响力,以及成都这座益州第一重镇等多方优势。
这些优势会给曹操带来能够速胜的战略判断。
一旦击退刘封,重夺广都乃至武阳,那凭借成都和广都的防御体系,再辅以曹军的精锐,只需要留下两三万人,就能在蜀军的配合下守住蜀郡了。若是能够夺回武阳,那局面就会更加游刃有余了。
只要曹操继续抽调兵力入蜀,不论蜀中胜负如何,至少中原曹操是丢定了,更别说刘封可不觉得自己会输给曹昂,他还想着用曹昂来继续调动曹操呢。
届时蜀中大战一开,豫州的左幕军立刻就会发动,分两路攻略颍川和陈留,然后直扑河南尹。而徐州的刘备军也会相机而动,以不少于八万人的规模,自任城国、鲁国、琅琊郡、沛国等地对兖州发动全面进攻,目标包括泰山郡、济北国、东平国、山阳郡、济阴郡等五个郡国。
据目前的情报显示,刘备军所面临的敌人主力是程昱指挥的兖州军。
兖州军的编制为四万人,曹仁南下入蜀时,曹操从兖州抽调了一万兖州精锐随行,故而只剩下了三万人,且分散在各个郡国,存在被分割包围的风险。
到那时候,程昱别说是回援司隶了,以他手头那点实力,就是他的大本营济阴郡都未必能守得住。
刘封预计在骠骑军的配合下,以一个月的时间突破曹军第一道防线,深入兖州,以两个月的时间切断兖州和司隶之间的联系,打到黄河边上。
最迟不超过三个月的时间,将战线推至黄河一线,全取兖州,南阳、河南尹等关东之地。
至于关中和汉中,刘封已经做好了几个不同版本的预案,但具体该如何实行,那还得看中原战局进展的是否顺利,以及河北袁绍的反应。
不过不论袁绍是否下场,也不论曹操能不能凭着函谷关守住关中,曹操在关东的地盘可算是丢干净了,蜀中也别想保住,甚至连汉中都危在旦夕。
到那时候,曹氏也算是彻底退出天下逐鹿了。
最坏的结果就是袁绍不下场,或者来不及下场,那曹操必然连关中这点地盘都别想保住。到那时候,恐怕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投靠他的本初哥哥了。
刘封之所以定下三个月的时间,也是有根有据的。
历史上官渡之战前,袁绍正是准备了半年之久才开始南下,而且还只是做到了部分动员,不但没能来得及接应刘备在徐州的声援,更导致了白马和延津两战的惨败。
袁绍军的动员速度相对于曹操来说,是相当缓慢的,而曹操相比起刘封来,又显得迟钝无比。
刘封满打满算,给足了袁绍面子,对方也绝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完成动员南下过河。
刘封正是考虑到这点,才将整个计划的时间制定在了三个月内,在这段时间里,袁绍除非派出少部分直属部队,否则必定没法干预河南战事。
再退一步说,即便袁绍冒险这么干了,也得先和曹操沟通一下。否则好容易过河来援,说不定反而被兖州军当成了敌人对待,那可就是笑煞左幕军了。
听着刘封讲完自己的大战略,这一系列的环环相扣计划,比法正猜到的还要宏大壮伟,直听的法正热血贲张,豪情万丈。
刘封适时笑吟吟的问道:“孝直,以汝之见,可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吗?”
刘封提出了如此宏伟而可行的计划,居然还咨询他法孝直,直让法正激动到战战兢兢起来。
强自压住内心的激动,法正认真的思考许久,方才开口道:“明公此略宏而周密,伟而绸缪,正久思方得一见,可献于明公。”
刘封面容一正,虚心请教道:“孝直请讲!”
“正久居巴蜀,对益州地理略有所得。”
法正侃侃而谈道:“梓潼以西,地势渐缓,终至一片坦途,而梓潼以东,山岭渐起,终至秦岭群山,明公若欲断秦,自然以梓潼、涪城为易,只是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明公如今已有巴郡在手,巴郡之中多有賨人部族,其中与汉家亲善者不少。明公何不以财货粮食相诱,募集賨兵,不需太多,只千人之数,便可以抄袭山间小道,绕过梓潼,直取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