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章 吴藩标准步兵团计划 (第2/2页)
目前,吴藩的各支军队,都是以抗击敌人入侵为主。在对抗敌人的时候,很大程度是要依靠本地人的优势,借助对地形的熟悉,发挥机动性和更强的主观作战意愿,去千方百计打击敌人。
他担心,要是告诉大家“这是一套万能解法,必须按照这个来”,那他们可能会盲目追求统一的战术,连目前最大的优势,都丧失掉了。
因此,杰士卡建议,先从其他地方开始进行统筹工作。在他看来,最适合作为开头的,是语言和服装、盔甲。
语言这方面是有切实的需求在。一开始他们的影响区域比较小,勉强还能应付。而现在,已经从东欧延伸到意大利,再到法国边境,都跨越了好几个大语言区了。
官府层面,倒是在推行官话,否则官吏办事出差,带的翻译得比工作人员还多。但军队里,推行的还是严重不足。目前,最好效法紫帐汗国,除了进行教育,推广识字,以便使用汉字文书,也要加紧推行“军团话”。这才应该是统一编制和正规化的第一步。
此外,他还建议,要对士兵的外观也进行统一。各个地方,不管是自行生产还是去外面购买,都应该使用统一标准的服装和盔甲,做到整齐划一。
王府里一些人对此有所质疑,觉得这么多事情都没做呢,他就在这儿搞形式了。但杰士卡认为,这才是进行统一的第一步,也是不可忽视的过程。
他之前帮胡斯派练兵,有一些经验。在他看来,一支军队,如果自下而上,都有统一的信仰,有共同奋斗的目标,那么对于战斗力的提升,会是非常惊人的。
吴藩控制的各地,宗教教派并不相同——公教教会大分裂之后,不同地方的国王和领主们,都纷纷选择自己支持的教宗。更别说,还有胡斯派这种“异端”存在。而越是这种混乱的环境下,就越要强调己方的共识,凸显统一的特性。
他们这些人,都是大明的子民。不管追随哪个教派,使用哪种仪轨,都信奉上天,尊崇天子,认为大家应该共同努力,扫除压迫百姓的腐朽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建立更好的秩序。这个理念其实相当优秀,非常具有潜力。因此,更应该光明正大地展示出来。
在欧洲,艺术领域的最大赞助人,就是教会。长期以来,教会一直在大力支持建筑学、音乐和绘画等领域的发展,因为他们认为,通过这些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宏大感,可以更好地打动信众,强化大家的信仰。
而对于军队来说,整齐的队列和统一的军装,就是一种宏大感和秩序感的展示,让所有人一眼都能看出,大家是一体的。
此外,对于各地的正规军队,还要规范编制、旗号和军职名称。现在大家经常自己乱起一通,吴王居然也不管,只要来投他的,全都直接认。但往后,就不能再这样了。现在的各种名号,也得进行改编和整顿。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推广一些比较基础的军事技能训练。比如行军队列练习,土工作业等等。战斗的时候,也要从日常开始,先统一和规范营地里的各种纪律——比如如何构筑营垒,如何领取补给,怎么分配战利品,等等。
而当这些都已经练的非常熟练,就可以去推动最后一步,也就是军队战阵本身的正规化训练了。
吴王府的留守大臣们,也不太懂这些,迟迟不能决断。不过,杰士卡的思路得到了脱欢和郭康的赞同。朱文奎于是把这个文本发到吴王行营那边,但对方回复说,目前一切运作都还挺好。推广官话这个事情,可以支持。至于物资采购的调整这些,就过于麻烦,目前的财力和人力都不足以支撑,所以,还是先算了吧。
朱文奎又自己盘算了下,发现确实得花钱,于是也开始犹豫起来。
王府里几个算账的人天天争论这个话题。杰士卡等人不愿意放弃,最后让步说,如果实在压力很大,就可以找几个地方,进行试点。
杰士卡认为,这种尝试,可以从最不花钱的步兵开始。他建议,找一个步兵的“模板”,然后再让相近的人都去学习。这些人,就可以作为整顿军制的开端。
如今,紫帐汗国以西的广袤地区,最能打的步兵,他认为是瑞士人。正好,吴王府控制下的蒂罗尔地区,和瑞士人往来密切,而且环境和文化也有相似。之前,他们甚至已经请过瑞士教官了。
如果需要试点,可以把这种制度书面化、规范化,然后让蒂罗尔那边的几个千户先去尝试,学习瑞士雇佣兵团的各种技战术。这样,哪怕效果不好,影响也不大,而且也不会太亏钱。要是成功了,就把蒂罗尔步兵团作为样板团,进一步推广。
朱文奎对此也有意,不过又怕王府行营那边还是不准,一时没想好怎么办。
结果马王妃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把朱文奎训了一顿。说他怎么关键时候就抠抠索索的,不像个世子,倒像是个小门小户的管家媳妇。当年王府派到意大利的,只有几个小吏、师爷、鞑官,人家都能设法自己筹钱,盘活了整个州的经济。他现在条件这么好,怎么反而不行了?
至于练兵的事情,他不听老杨的,反而去听行营那边的话,是不是搞反了什么?那边的回信,一看这行文,肯定是那几个文人写的吧。至于他爹,这会儿估计还在拉人吃饭、吹牛呢。
老杨这帮人,哪怕再没文化,也是实际打过仗的。不听他们的,难道要让黄子澄去带兵么?
朱文奎一时语塞,又犹豫起来,马王妃便拿出之前吴王给的文书,让他用这个,去直接给蒂罗尔地区,山阳、山阴五州下命令,让他们开始准备。就说那边离大都近,离吴王反而远,所以为了提高效率,就先便宜行事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回头自然有人会处理好的。
朱文奎觉得有道理,于是开始执行。这之后,他们的统一训练,才开始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