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玉树歌残 (第2/2页)
河南镇陈望原先一直没有什么机会插入钉子掌控。
毕竟当时任免之权还在朝廷的手中。
不过现在朝廷势弱,处理西北和东北两地的事务都已经是难以顾及。
李岩攻陷南京,致使漕运减少了许多,明廷在北国的形式越发的严峻。
所以陈望在这个时候,直接跳过了朝廷,将陈鸣派去了河南。
陈鸣虽然能力稍显不足,此前只是担任过营官,但是如今河南局势还算稳固,倒是可以勉强支应。
比起旁人,对于陈鸣这个一直以来关系都极好的族兄,陈望自然是更为信任。
原先河南镇的第一师是陈永福统管。
不过改制之后,陈永福的第一师编号被改为了第二师。
原先留守河南守卫黄河的部队,被改编为了第一师。
河南镇如今改头换面,大部分都是旧军都被裁汰。
骨干是陈望当初在河南招募的新军七营,后续则是从各地新募而来的新兵。
这些新军并非全无作战经验,在长期的进剿之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见过了不少血腥的战阵。
“陈永福下第二师,仍守英、霍山区,下辖四个正兵营,总兵力一万二千人。”
“高谦下第三师,在徐州驻扎,下辖四个正兵英,总兵力也是一万二千人。”
“河南营镇,共计三师十三营,不算开封社兵,总兵力有三万九千人。”
陈功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孙启运那边的队伍已经扩充到了十万人,青壮有大概七万人,按照此前的安排,正领兵往南阳府内进军,汝州府内的大户地主已经基本扫空,我军尾随获取了大概七成左右的银钱粮草。”
被他们扶植起来的孙启运,成为河南民怨的宣泄口,也作为他们手中的利刃,正在为他们扫清彻底统治河南的障碍。
“这部分的粮草辎重,足够河南营镇支用两年左右。”
陈功犹豫了一下,问道。
“如今汉中军器局的产出,还是只能供应汉中一镇。”
“我们要不要放开河南军器局那边的权限?”
河南军器局虽然已经归拢掌控很久。
但是并没有和汉中军器局一样大力兴修水力工程,使用水力锻造。
所以河南军器局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产出并不高。
也没有生产海誓铳和火炮,大部分的产能都用来锻造盔甲和普通的兵器。
陈望沉吟了片刻,并没有立刻回答陈功的问题,而是问道。
“高名衡那边,有什么动静。”
如今河南的军事几乎被他一手掌控。
但是河南还有高名衡这个巡抚在。
明廷在河南仍旧很深的影响力,一时半会到底难以根除。
“高名衡现在已经有些不合作的动作,想要接管军权,收回开封城中的杂造局、军器局,情报司那边获知的消息,似乎是明廷发来了密诏。”
“不过现在开封城中的守军都是我们的人,他只能指挥的动下辖的巡抚标营,难以掀起风浪。”
“高名衡十分不满,几次严令照会,他问……”
陈功说到最后有些踌躇,反而闭口不语,
陈望双目微眯,淡淡道。
“说。”
陈功吸了一口气,开口道。
“他问,总镇是否还是大明的总兵,是否还是大明的臣子。”
陈望目视着前方流淌着的江水。
江风徐徐,浪花阵阵。
过了良久,陈望轻叹了一声。
他清楚,如今他已经站在命运的交叉路口,与明廷的分割近在眼前。
高名衡是个好官,传统意义上的好官。
能臣、忠君、爱国。
如果可以,陈望想高名衡能够一直帮他管理着河南。
但是事实的情况,高名衡终究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在定军山的时候,结果就已经注定。”
陈望目视着前方,坚定道。
“大势的洪流滚滚向前,很多时候,人,根本没有选择。”
现如今,他已经割据一方,实力足以问鼎中原,影响天下。
但是所有的一切也不会只随着他的意志为转移。
就算陈望现在想要停下来。
汉中镇这架轰鸣向前的战争机器却不会停下来。
陈胡两氏已经堵上了一切,跟随在陈望麾下的一众将校也不甘再去过曾经那般猪狗不如的生活,基层的一众军民更不愿意去过往昔那朝不保夕的日子。
就算是陈望不愿,他们也会将黄袍强行加到陈望的身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再优秀的车夫,再强壮的力士,也只能使得车架稍稍的偏移,方向发生一定的转移。
但是这辆马车终究不会停下。
而拦在这辆马车之前的所有事物,都将如螳臂一般被碾碎!
“放开河南军器局一切权限,引用水力锻锤,扩大工匠人数,两班相倒。”
“河南境内中型以上矿场,全部收为军用,供应军器局产出,为河南、湖广两镇换装提供资源。”
陈望收回了目光,转身向着身后走去。
牵马的亲卫低下了头,让开了上马的道路。
陈望手扶马鞍,微微用力,便已是翻身跃马。
骑乘在赤红色的战马之上,陈望居高临下俯瞰着周围的一众将校。
“诸位。”
陈望举起了手中马鞭。
他的声音并不大,很是平静,没有慷慨激昂。
但是一众近处的将校却是都能够听的清楚。
江风渐急,衣袍随风飘动,猎猎的鼓动声在四方响起。
“风起浪涌。”
陈望目光平和,缓缓的从一众将校的身上掠过。
“功业。”
“兴亡。”
“成败。”
“皆在此一举。”
陈望放下了马鞭,没有再言,只是拨马而去。
一众护卫的甲兵皆是纷纷上马。
转瞬之间,轰鸣的马蹄声便已经是盖过了江水波涛翻涌的声响。
奔驰的战马之上,陈望的目光坚定。
他没有再回望隐藏在浓雾之中那巍峨的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