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五百五十章 猫与狗的研究(六十一) (第2/2页)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或许我可以回东海岸找我的老师和同学会诊,但现在显然不行。要是没有办法突破洗脑,我们恐怕无法找到被遮掩起来的真凶的痕迹。”
席勒的一套无奈表演还没演完一半,约翰就侧身从他旁边走过去,打开门进了房间。
席勒紧跟着走了进去。毕竟,尽管他有很大的把握现在的这位约翰是真的火星猎人,但在没公布答案之前,还是谨慎一些好。
席勒走进去之后,看到约翰在贝蒂的面前蹲下来,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也问了她几个问题。不出所料地得到了相同的回答。
现在贝蒂整个人的状态就像是一个被设置好答案的自动回复程序:只要涉及凶杀案,她的回复就那么几句,从哪个角度问都是一样。
而且除了这自动回复程序之外,她的其他程序好像不工作了。既没有对现在的状况表现出焦虑和紧张,也不像普通孩子那样哭闹,一直坐在那里走神。
约翰刚想说些什么,门就被敲响了。他被另一名警察叫了出去,再回来的时候脸色更难看了。
席勒大概能猜出他遭遇了什么,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化,警局应该是打算收缩调查范围,尽可能降低这件事的影响。
看到约翰的眼神,席勒就知道他应该是做出了决定。于是他离开了房间,还关上了门,去另外一个房间找爱莎了。
之前那个女警员在陪爱莎玩。看到席勒过来,爱莎就扑了过来。席勒摸了摸她的头,对着女警员点了点头。女警员笑了笑离开了。
席勒和爱莎一起坐下来。爱莎看了一眼贝蒂所在的房间,压低了声音说:“她要是恢复了记忆,把你供出来怎么办?”
席勒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其实这才是试探约翰是否是真的火星猎人的最后一道关卡。
如果火星猎人荣恩打破他的原则,使用火星人的心灵能力,自然会发现:其实席勒早就把贝蒂从地窖里救出来了。
这意味着,席勒并不像他说的那样什么都不知道,他也有了足够的和约顿发生矛盾的理由,也有了杀人动机。
凭这个,约翰就足够说服警察局长对席勒展开调查。因为席勒是个外地人,如果真是他犯的案,那就不能怪到警局局长管理不力身上,对约顿家的名声也没有影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前提是,贝蒂得站出来指认席勒。
要让贝蒂站出来指认席勒,就得恢复她的记忆。如果是马拉法克的话,肯定会这么做的。
马拉法克不傻,当初入侵哥谭大学的时候就见到过席勒。尽管那时候席勒没表现出什么特殊,但现在在这里又见到了,一定会知道他不是个简单人物。
能够借这件事给席勒找麻烦,想必他会非常愿意。
但是荣恩是不会这么做的。
自己的母亲当着自己的面被人杀死,自己还和尸体共处一室好几天,这种记忆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讲都是灭顶之灾。
好在有人催眠了她,让她进入了一种茫然的自动回复模式,这让她暂时没出事。但是一旦这种模式解除并且真实的记忆回归,她的精神和人格可能顷刻之间崩塌。
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碎片搭出一座高塔的。贝蒂只是个普通小女孩,这样的经历足够让她后半辈子都在精神病院里度过。
荣恩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的,抛开他女儿不谈,他也是一个正直的好人,充满同情心和同理心,不会对这种悲剧坐视不理。
真正的火星猎人,在从贝蒂的记忆当中读到真相之后,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帮她抹去这段记忆。
可以说,如果接下来从门里出来的约翰没有直接拿枪指着席勒,那他肯定就是火星猎人了。
对于席勒来说,无情者内心当中的冷漠和残忍,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即使隔着很远,也总是能够很容易看到,用很简单的手段分辨出来。
人们常说“多情总为无情恼”,似乎总是更邪恶和更无情的人能够走得更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但实际上,精神变态们是会相互吸引、互相蚕食的,就像是一条又一条贪婪的鮟鱇鱼,既用头顶的灯吸引着其他猎物,自己也追随光线游动,直到遇上另一只更强大的怪物,被其吞噬,然后消化殆尽。
这或许就是人类社会没有在这帮疯子的带领之下早早地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这像是造物主的怜悯,但更像是人类群体本身进化出的免疫系统。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看来,都是奥妙无穷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