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京城初立 (第2/2页)
祝十三笑了笑:“只是家传的一点小技巧,不算什么。以后少吃生冷的东西,尤其是空腹,对肠胃不好。”
女生连连点头,记下了祝十三的联系方式,说以后要好好感谢他。这件事很快在新生中传开,不少人都知道了中医临床专业有个“医术高超”的省状元。
下午,学院组织新生与导师见面会。祝十三等人来到会议室,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坐在主位上,眼神锐利却温和,正是中医临床专业的博士生导师——陈景明教授。陈教授是国内知名的中医内科专家,擅长诊治疑难杂症,在业界威望极高。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华夏中医药大学,选择中医这个专业,既是缘分,也是责任。”陈教授的声音洪亮有力,“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需要你们沉下心来学习、传承、创新,不能急功近利。”
他逐一询问新生的情况,当问到祝十三时,眼睛亮了起来:“你就是祝十三?靖州的省状元,放弃顶尖综合大学来学中医的那个?”
“是的,陈教授。”祝十三站起身,恭敬地回答。
“好,有魄力!”陈教授赞许地点点头,“我听说你家是中医世家,还懂古法急救?”
祝十三愣了愣,没想到陈教授竟然知道这事,只好如实回答:“略懂一些家传的手法。”
“很好。”陈教授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愿意沉下心学古法的不多了。我研究中医几十年,一直觉得古法里藏着很多智慧,只是很多都失传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我探讨。”
见面会结束后,陈教授特意叫住祝十三:“你跟我来办公室一趟。”
两人来到办公室,陈教授递给祝十三一本泛黄的线装书:“这是我年轻时偶然得到的《民间针灸拾遗》,里面记载了一些失传的针灸手法,你拿去看看,或许对你有启发。”
祝十三接过书,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一股熟悉的气机扑面而来——这本书的编撰风格,竟然与《祝由十三科》有几分相似!他翻开几页,里面的穴位图和手法描述,都透着古朴的智慧,让他眼前一亮。
“谢谢陈教授!”祝十三郑重地说道。
“不用谢。”陈教授看着他,“我能感觉到你身上有股不一样的气息,像是传承了某种古老的医术。中医讲究‘悟性’和‘缘分’,希望你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走得稳。”
从陈教授办公室出来,祝十三刚走到宿舍楼下,就看到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路边。车门打开,一个中年男人快步走过来,脸上满是笑容:“祝十三同学,可算找到你了!”
祝十三定睛一看,正是高铁上被救老人的儿子——周明远。他身后还跟着一位管家模样的人,手里拎着几个精致的礼盒。
“周先生,您怎么来了?”祝十三有些惊讶。
“我父亲已经平安出院了,医生说幸亏你急救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周明远紧紧握住祝十三的手,语气诚恳,“我一直想好好感谢你,打听了好久,才知道你考上了华夏中医药大学,今天特意过来送点薄礼,聊表心意。”
管家将礼盒递过来,里面装着上好的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还有一张精致的名片。“这是我的联系方式,以后在京都有任何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一定尽力帮忙。”周明远说道,“我在京都做点小生意,人脉还算广,说不定能帮上你。”
祝十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药材,把名片收好:“周先生太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老人家身体好转就好。”
周明远又寒暄了几句,才上车离开。这一幕被刚好回来的张昊等人看到,王磊凑过来打趣:“十三,可以啊!刚到京都就认识大人物了?这人脉可以啊!”
祝十三笑了笑,没多说什么。他知道,这只是高铁救急的后续,也是他在京都人脉的一个良好开端。
晚上,祝十三躺在床上,给李晴发了视频。屏幕里,李晴穿着京大的校服,笑容甜美:“十三,你到学校了吗?一切都顺利吗?”
“顺利,已经办好报到手续了,认识了三个室友,还见到了导师。”祝十三笑着把白天的事情跟她分享,“对了,高铁上救的那位老人,他儿子今天来学校看我了,送了些药材。”
“哇,你也太厉害了吧!”李晴满眼崇拜,“在京都要照顾好自己,我周末去找你玩,带你逛京都!”
“好,我等你。”祝十三看着屏幕里的心上人,心里暖暖的。
窗外的京都夜色璀璨,霓虹闪烁。祝十三闭上眼睛,感受着体内缓缓流转的真气,手里握着陈教授送的线装书,心里充满了期待。华夏中医药大学的求学之路已经开启,传承祝由医术的使命在肩,还有温暖的感情和潜在的人脉加持,他知道,自己的京都篇章,必将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