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惊天论断(上) (第2/2页)
一、激发其国内同仇敌忾之疯狂战意;
二、牢牢拴住你东北军最精锐的主力于旅大攻坚战场,消耗你的时间与精力;
三、最重要的一点,麻痹你的战略判断,让你基于‘常理’,误判其已无力他顾,从而放心大胆地、毫无后顾之忧地挥师南下,与南京决战!”
张汉钦的目光骤然缩紧,眉宇间笼罩上一层厚重的阴霾。
他并非愚钝之人,蒋海宁这一点破,他脑海中立刻如同电光石火般,将诸多情报碎片与这种可能性相互印证!
一种冰冷的、足以冻结血液的寒意,顺着他的脊椎急速攀升。
但他依旧保持着可怕的冷静,沉声道:
“先生之论,如当头棒喝,令人警醒。
此种可能性,确是我等未曾深想之战略盲区。
然,即便有此阴谋,实力对比乃硬性制约。
其经此重创,实力大损乃是铁一般的事实。
其国内经济凋敝,民生困苦,反战暗流涌动,如此境况,纵有阴谋,又如何能在短期内组织起足以威胁我东北根本的庞大力量?
其动员能力之瓶颈,似乎难以逾越。”
杨宇霆也紧接着提出更具体的质疑,展现其智囊的缜密:
“海宁公,即便其有心疯狂动员,然现代战争绝非仅凭狂热便可驱动。
其财政能否支撑?
其内部派系林立,陆军与海军、统制派与皇道派倾轧不休,如此重大决策,能否迅速统一意志?
其工业产能、资源储备,尤其是石油、钢铁、橡胶等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此等命脉握于他人之手,岂敢轻易倾国一战?
这些现实羁绊,恐非短短半年内可以解决。”
“半年?
邻葛,你曾在日本留学,见识过其社会肌理,但还是太小看这个国家,在陷入集体癫狂时所可能爆发出的恐怖能量了!”
蒋海宁的目光锐利如鹰,仿佛能刺破一切表象,
“你说他们需要五到六年恢复元气?
我告诉你,若其军国主义机器全面开动,举国陷入为雪耻而战的疯狂状态,这个时间可能会缩短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因为他们的战争潜力,远非表面经济数据与派系斗争所能简单衡量!
其最可怕之处,在于其用数十年时间,构建起的一整套深度军事化、军国主义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组织架构!
这才是其敢于冒险的真正底牌!”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以无可辩驳的细节,层层剖开这个可怕的战争机器:
“其一,制度层面,军事训练早已成为其国民教育之常态与核心!
非自今日始!
自1925年《陆军现役将校学校配属令》颁布,其已在中等及以上学校全面引入军事训练课程,由现役陆军将校执教,内容绝非简单队列操练,而是涵盖实战战术、武器操作、野外行军乃至拼刺!
此类课程课时占比极高,在某些年份甚至能与文化课分庭抗礼!
其目的,非为健身,实为塑造思维,培养预备军官与士官!
这意味着,他们拥有一个庞大无比、自幼接受军事熏陶、可随时征召的后备兵员库!”
“其二,思想层面,军国主义与忠君爱国思想已通过教育,渗透其国民之骨髓!
其文部省对教材实行严格审查与控制,尤其历史、地理、修身(伦理)课程,充斥皇国史观、神国思想与武士道精神。
学校每日需向皇宫方向遥拜、向天皇御影行礼、虔诚诵读《教育敕语》!
学生自幼便被灌输‘为天皇陛下牺牲乃最高荣耀’、‘肉身成佛’之观念!
这种思想钢印,使其民众在战时极易被煽动,视死如归,甚至渴望为国捐躯!
其恐怖之处,在于能将个体的死亡赋予某种扭曲的神圣意义!”
“其三,组织层面,‘全民皆兵’绝非一句空洞口号!
其设立遍布全国的‘青年训练所’(后与实业补习学校合并为‘青年学校’),将未能升入中学的广大青年全部纳入准军事化管理和训练体系!
课程中军事训练占比高达40%至50%!
这意味着,不仅有学生兵,更有海量的产业青年工人、农民,在入伍前便已接受过系统军事训练!
此外,那些因裁军或退役、散落民间的前职业军人,尤其近五年内的‘第一复员’官兵,稍加整编,便是现成的精锐老兵骨干!
其兵员恢复速度,岂可以常理度之?”
蒋海宁的声音愈发沉重:
“花园口之惨败,非但不会让他们清醒,反而会像一剂最猛烈的毒药,极大地刺激其赌徒心理!
巨大的耻辱感会让他们变得更加疯狂、更加不择手段!
他们会将失败归咎于冒险不够彻底、决心不够坚决,而非战略之错误!
因此,下一次,他们只会押上更大的赌注,进行更疯狂的豪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