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女主破格提干 (第2/2页)
小张握苏瑶的手,眼镜片滑到鼻尖:“苏主任,早听说你大名,你那生态种植报告,我们局里人手一份!”
苏瑶被夸得不好意思,赶紧倒热水:“别叫主任,叫我苏瑶。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以后靠你多指点。”
窗外传来摩托车声,苏瑶探头看,陆战野骑车往门口走,军绿色身影在阳光下醒目。他像察觉到她目光,抬头往楼上看,隔老远,她好像看见他笑了。
接下来日子,苏瑶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在公社处理文件,跟小张去各大队考察土地;晚上回村,还得去合作社菜地,教社员搭防虫网。
陆战野暂时没回部队,帮队里竹篾匠改进防虫网样式。他手粗,编竹条总被篾片划破,苏瑶晚上给他上药,看见掌心伤口,心里发紧。
“小心点。”她用棉签蘸碘酒,动作放轻,“别总这么莽撞。”
陆战野看着她低垂的眼睫,突然说:“试点成了,我申请转业,回来帮你。”
苏瑶手顿了下,碘酒滴在他伤口,他没躲。她抬头撞进他深邃眼眸,里面映着煤油灯光,像两簇跳动的火苗。
“你不用……”
“我愿意。”他打断她,声音低沉坚定,“想跟你一起,把这里变好。”
煤油灯光晕在墙上晃,苏瑶心跳像打鼓。她低下头继续包扎,指尖忍不住发颤。
半个月后,第一批防虫网搭起来了。竹条弯成拱形,蒙着细密纱网,像给菜地搭了透明帐篷。苏瑶站田埂上,看社员们小心移菜苗,眼里笑意藏不住。
小张举着相机拍,嘴里念叨:“这在全县推广,能省多少农药钱!苏瑶,你立大功了!”
苏瑶刚想说啥,见陆战野骑摩托车从远处赶来,车后座绑着大箱子。他停在田埂边,卸下来打开,里面是崭新的喷雾器。
“县农机站给的,支持生态种植试点。”他擦额角汗,“我去领回来的。”
社员们围过来,摸着喷雾器直乐。二柱子扛着一个往自家菜地走,哼着小曲:“这下省事了!不用背药桶满地跑了!”
苏瑶看陆战野,他军装上沾着灰,笑得比谁都开心。阳光穿过防虫网纱眼,在他脸上投下细碎光斑,像撒了把星星。
傍晚收工,陆诗涵抱着麦穗跑过来,穗子麦粒饱满得快炸开。她举到苏瑶面前,小脸上沾着麦糠:“娘,你看,能磨好多面粉呢!”
苏瑶接过麦穗,轻轻搓搓,饱满麦粒落在掌心,带着阳光温度。刚想说话,远处传来锣鼓声。
李书记举着红旗走最前面,后面跟着敲锣打鼓的队伍,横幅写着“庆祝红旗大队生态种植试点成功”。社员们跟在后面,举着刚摘的蔬菜,笑得合不拢嘴。
“苏主任,市里领导明天来视察!”李书记跑得气喘吁吁,“你准备准备,给领导讲讲经验!”
苏瑶心里一紧,拉着陆战野帮忙:“我那报告放哪儿了?得再看看。”
陆战野笑着拉住她:“别慌,我帮你整理好了,在你办公桌抽屉里。”
回公社办公室,苏瑶在抽屉翻出报告,上面红笔圈着重点,字迹刚劲,是陆战野的笔迹。心里暖烘烘的,转身撞进他怀里,他手掌稳稳托住她腰。
“谢谢。”苏瑶声音小得像蚊子哼。
陆战野没说话,轻轻拍了拍她背。窗外月光淌进来,落在报告上,“生态种植模式”几个字清清楚楚。
第二天一早,市里领导来了。小汽车停在大队部门口,下来几个穿中山装的干部,手里拿着苏瑶的报告,看得仔细。
苏瑶领着往菜地走,防虫网里蔬菜绿油油的,没一个虫眼。领导们蹲地里,掐片菜叶放嘴里嚼,连连点头:“好!不用农药能种出这么好的菜,值得推广!”
随行记者举着相机拍,镜头里苏瑶穿干部服站菜地讲解,阳光洒在她身上,亮得让人移不开眼。
视察结束,市领导握苏瑶的手说:“小苏同志,好好干!年底劳模评选,我给你提名!”
苏瑶笑着点头,目送小汽车远去。陆战野走过来,递过手帕:“擦擦汗。”
苏瑶接过手帕,带着淡淡皂角味。擦着脸看见三个孩子在麦浪里打滚,陆诗涵花布衫沾了片金黄,像朵盛开的向日葵。
“陆战野,”苏瑶突然开口,声音带点颤,“你说,我们真能把这里变得更好吗?”
陆战野看着她,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一定能。”
他从口袋掏出红本本递过来。苏瑶接过来,是转业申请书,上面签着他的名字,红手印清清楚楚。
“我已经交上去了。”他声音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以后,我陪你一起干。”
苏瑶眼泪突然掉下来,砸在红本本上晕开一小片墨迹。赶紧擦掉眼泪,却忍不住笑了。
麦浪在风里翻涌,像金色海洋。防虫网里蔬菜绿得发亮,社员们的笑声顺风传得老远。苏瑶看身边的陆战野,看远处嬉闹的孩子,突然觉得这就是想要的生活。
傍晚霞光染红半边天,把田埂上两人影拉得老长。苏瑶靠在陆战野肩上,手里攥着他的转业申请书,心里踏实得像揣了块暖石。
“晚上想吃啥?”她抬头问,眼里笑意像化开的蜜糖。
“你做的都行。”陆战野握住她的手,掌心温度透皮肤传过来,“只要是你做的。”
远处炊烟升起,混着麦香和饭菜香在村庄上空弥漫。苏瑶知道,未来的路还长,或许有风雨坎坷,但身边有这个人,有这些可爱的社员,有三个懂事的孩子,她什么都不怕。
她的身后,是整个红旗大队,是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是一个越来越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