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瓜主跳河奖励化肥十吨 (第2/2页)
“谢谢叔。”苏瑶笑着道谢,心里却想着,这福气是李寡妇用命换来的。
回村后,苏瑶把化肥分给合作社的社员,每家两袋,特意多给李寡妇一袋:“你那几分地也种上,明年能多收点粮食。”
李寡妇捧着化肥,手都在抖:“苏知青,这……这太贵重了……”
“拿着吧。”苏瑶说,“这是你应得的。”
接下来的日子,李寡妇在合作社干活格外卖力。天不亮就来,把蔬菜收拾得干干净净,称重记账一点不含糊。苏瑶看她手脚麻利,又教她用缝纫机做包装袋。
刚开始李寡妇怕学不会,手抖得握不住针线。苏瑶握着她的手,一针一线教她:“踩踏板轻点,针线就走直了。别紧张。”陆诗涵在旁边帮忙,拿碎布给她当练习材料。
一个星期后,李寡妇已经能熟练缝包装袋了。她看着自己缝的线脚,笑得合不拢嘴:“我也能挣钱了!我也能挣钱了!”
苏瑶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觉得这比十吨化肥更金贵。系统给的是物质,她能给的,是重新活下去的勇气。
这天傍晚,李寡妇拿着第一笔工钱,买了块花布,想给陆诗涵做件新衣服。陆诗涵抱着布转圈圈,高兴地喊:“谢谢李婶!”
李寡妇看着她,脸上露出久违的笑:“以后婶天天给你做好吃的。”
苏瑶坐在旁边看着,心里暖暖的。刚穿越过来时,觉得这年代又苦又难,现在才发现,这里的人虽然穷,心却是热的。只要肯帮一把,再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正想着,陆星辰跑进来:“娘,李书记来了,说有你的信。”
苏瑶接过信,看信封上的地址,是部队寄来的。她心里一紧,赶紧拆开。陆战野的字还是那么刚劲,说他下个月有探亲假,能回来住几天。
“娘,是陆叔叔的信吗?”陆诗涵凑过来问。
“是呢。”苏瑶笑着点头,“他下个月就回来了。”
“太好了!”孩子们欢呼起来。
李寡妇看着她们,羡慕地说:“苏知青,你真是个好命人。”
苏瑶笑了笑没说话。好命不是等来的,是自己挣来的。就像李寡妇,靠自己的双手挣来了新生;就像她,在这年代靠努力站稳了脚跟。
晚上,苏瑶坐在灯下给陆战野回信。告诉他李寡妇的事,合作社扩大了规模,孩子们都很好。还特意提了陆宇轩的剥壳器在全县推广了,李书记说要给宇轩申请专利。
写到最后,她犹豫了一下,加了一句:“我们都盼着你回来。”
放下笔,苏瑶看着窗外的月亮,心里满是期待。下个月陆战野回来,她要带他去看合作社的新菜地,看宇轩的新发明,看李寡妇现在的样子。
她想告诉他,这小村庄因为大家的努力,正一点点变好。她的生活,也因为这些可爱的人,越来越有滋味。
第二天一早,苏瑶去合作社,看见李寡妇正在教新来的社员缝包装袋。她的声音不大,却透着底气,再也不是那个低着头走路的李寡妇了。
“苏知青来了。”李寡妇笑着打招呼,“今天的菜都摘好了,你看看。”
苏瑶走过去,水灵灵的青菜,红彤彤的西红柿,码得整整齐齐。她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越来越好了。”
“都是苏知青教得好。”李寡妇不好意思地笑了,“对了,我昨天去县里,看见有卖缝纫机的,想攒钱买一台,以后就能自己做衣服了。”
“好啊。”苏瑶支持她,“等你买了缝纫机,合作社的包装袋就全交给你做,保证你能挣到钱。”
李寡妇的眼睛亮了,干劲更足了。
苏瑶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里感慨万千。系统刚出现时总觉得是累赘,现在才明白,系统只是个辅助,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是人的双手和勇气。
十吨化肥能让土地丰收,却不能让人心里长出希望。她做的,是帮李寡妇在心里播下种子,用善良和鼓励浇灌,总有一天会长出参天大树。
傍晚收工时,苏瑶路过李寡妇的小屋,看见她在灯下学认字。桌上放着本破旧的字典,手指在字上慢慢划过,嘴里小声念着。
“李婶,还在忙呢?”苏瑶推门进去。
“苏知青。”李寡妇赶紧站起来,“想多认几个字,以后记账也方便。”
苏瑶拿起她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自己的名字,还有“合作社”“工钱”几个字。她笑着说:“写得不错,继续加油。”
李寡妇的脸红了:“让你见笑了。”
“不笑你。”苏瑶认真地说,“肯学就是好样的。”
离开小屋,苏瑶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凉意,心里却是暖的。想起刚救李寡妇那天,冰冷的河水差点冻僵身体,现在看来,一切都值了。
十吨化肥能让土地丰收,一个重新站起来的人,能让整个村庄都充满希望。这或许就是系统“向阳而生”计划的真正含义。
苏瑶抬头看天上的星星,未来的日子像这星空一样,明亮而广阔。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再难的日子也能过成诗。
她会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方式,温暖身边的人,也被身边的人温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