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落定 (第2/2页)
“你把你和裴景明的事情编成了戏曲?”
还写得绘声绘色,别有趣味,怪好看的。
胡映月解释,
“我怕时间久了,会记错第一次是怎么说,公主也知道,觊觎王爷的人不在少数,将来问我是如何与王爷相识的肯定很多。”
“那些事都是编出来的,很容易前后不一致,到时候就露馅了。”
“干脆写下来,背熟了,将来我嫁入王府,再交给戏班演几出。”
到时候别人再问她,她只要面露羞涩说,“戏班有唱词呢,那是王爷亲手写的,您得空去看看。”
或者别人问她,“那唱词说的是真的么?”
她点头就行了。
曲凌大为惊叹,“你简直是个天才。”
“趁着还没到,我再背两遍。”胡映月说。
曲凌想笑又不太好意思笑。
只能点评几句,“这词不好,你再改改。”
皇帝在御花园接见了三人。
“这就是景明藏起来的姑娘?”
她把胡映月拉到跟前,仔细打量。
“长得不错,活泼大气。”
胡映月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娘,我见到皇帝了!
“陛下,儿臣想请您为我和映月赐婚。”
到了这一步,裴景明反而心无波澜了。
皇帝愉悦,“原来你是怕我会棒打鸳鸯,非要你娶个高门贵女,才藏着掖着啊。”
裴景明这一次没有再低头。
而是直面皇帝的眼神,咧嘴一笑,“那会儿,她还没答应嫁给儿臣呢。”
皇帝又问了胡映月很多话。
胡映月口齿伶俐的答了。
偶尔露出恰到好处的羞涩,让人挑不出破绽。
终于,皇帝对裴景明说,“我知道你是怕节外生枝,只是这个节骨眼上,赐婚的圣旨不能下。”
但她还是叫来女官,“拟定赐婚的旨意,盖了印,王爷离开京城之前,交给他。”
“你只管放心去并州,”皇帝笑道,“她留在京城,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事情总算落定。
睿亲王求赐婚的消息不胫而走。
京城无数闺秀心碎不已,茶楼酒肆都在议论这位命好的胡姑娘。
“从来没听过有这样一个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听说是驸马的表妹,小门小户的姑娘,被接来京城没多长时日。”
“王爷洁身自好,寻常也不和女眷打交道,只和公主关系要好,听说那位姑娘是公主身边的人,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实在是运气好。”
张韵从父亲口中得知赐婚的消息后,躲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
等哭够了,顶着红肿的眼睛去找她娘,“您一直为我的亲事忧心,这回,可以给我相看人家了。”
张夫人见她没有犯轴,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又很心疼女儿,“不着急,再缓缓,咱们家又不是养不起你,哪里就急着嫁女儿呢。”
张韵的几位嫂子也变着花样哄她开心。
其中一位无心说道,“当时还以为你要去给他做侧妃呢。”
张韵眼睫轻垂,“我要是自甘为妾,爹娘可白养我一场了。”
其实,那日见过胡映月,她并没有彻底死心。
真正让她放下的,是公主府的那顿饭。
张韵大病一场后,觉晓她根本不配和公主她们坐在一张桌子上。
就算给她机会去做睿王妃,她也不会去了。
真的太可怕了。
她斗不过任何人。
哭,不过是和少女的情窦初开告别。
张夫人观察了女儿几次,见她真的放下了,又开始忧愁女婿的人选。
“我还是觉得,蒋家那孩子好,那孩子稳重,家世也相当。”张夫人和张敬商议。
“你老惦记他干什么?我都和你说了他心里有人。”张敬不乐意。
他才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惦记别人的男人。
张夫人的想法不同,“他能娶到他心中的姑娘么?”
张敬一愣,“不能。”
“那不就得了,”张夫人慢条斯理,“男人嘛,得不到,久了也就淡了,咱们韵儿嫁过去,好生过日子便是。”
“重要的是,都在京城,蒋言诤也不用外放,韵儿不用跟着受苦。”
她女儿心里也惦记过人,得不到也就放下了。
男人只会放下得更快。
能护住女儿一世平安就是了,什么情啊爱啊,图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图这些。
张敬还是不乐意。
他想着明年殿试后,挑个青年才俊。
张夫人哪里不知道他的想法。
那是万万不行的。
什么贫寒有志的书生,有多远滚多远。
“咱们让韵儿和蒋言诤自己决定,如何?”张夫人也不逼丈夫。
这个提议倒是不错,张敬应了。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
宫中,皇帝借着月色,一路缓慢的前往清凉殿。
那里,关着她的弟弟,废帝赵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