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协作创新 (第2/2页)
“这样不行。”又一次,她试图将作为主骨架的荆条弯折出一个优雅的弧度,却只听“啪”的一声脆响,那根精心挑选的荆条竟从中断裂。
柳青颓然跌坐在凳子上。
爷爷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他走过来,捡起那根断裂的荆条看了看,又扫了一眼那些丑陋的失败品,眉头紧锁。
“料不对,法也不对。”他沉声道,“荆条有荆条的性子,你想硬掰,它宁折不弯。”
“我都顺着柳条的性子来了呀!它就是不配合那该怎么办?”
柳青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爷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走向工坊那口很少动用的老灶台,生起了火。他将一个旧铁壶装满水坐上去,又找出一个木制的大蒸桶。
“爷爷,您这是要蒸馏…”柳青不解。
水很快沸腾,蒸汽氤氲。
爷爷拿起几根需要弯曲的荆条骨干,将其放入蒸桶之中,让滚烫的蒸汽充分熏蒸。空气中弥漫开一种草木被湿热气息蒸腾后的独特味道。
约莫一刻钟后,爷爷取出那几根荆条。原本坚硬倔强的它们,在蒸汽的作用下,变得异常柔韧,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
“看好了。”
爷爷的声音在蒸汽中显得有些模糊,但他的动作却清晰无比。他趁热将温软的荆条抵在一个预先做好的弧形模具上,双手沉稳而富有经验地施加力道,缓缓地、顺势地将其弯曲成所需的完美弧度。然后迅速用麻线将其暂时固定。
“这叫蒸汽曲木。”爷爷一边操作一边说,“老法子了。让木头记住新的形状,凉了,就定住了。不是你去掰它,是让它自己长成你想要的样子。”
柳青看得目瞪口呆!这么简单的问题,她怎么就想不明白。
“我明白了!谢谢爷爷!”
柳青立刻召集团队,重新调整工作思路。
她不再要求大家直接挑战最终形态,而是分解步骤:
骨干定型由爷爷主导,用蒸汽曲木古法,预先处理好所有需要弯曲的荆条主结构。
李婶带领手巧的妇女们,用染色的柔韧柳皮,专门负责编织最细腻的平面缠枝纹样部件。
结构计算与连接周明负责!柳青将这个关键任务交给了他。利用他的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精确规划每个连接点的位置和麻线捆绑的力度方式,确保结构稳定。张磊则用电脑建模辅助模拟受力。
总装与质检由柳青自己和王婶等人负责,将各个部件按照周明计算好的方案,用麻绳缝合组装,爷爷和李阿婆最后进行严格质检。
新的分工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长处。
分歧和质疑在共同的目标面前暂时消融。周明发现他的计算能力能在传统工艺中找到用武之地,变得异常投入。爷爷和李阿婆看着年轻人们尊重并运用他们的老手艺,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柳青协调指挥,处理着一个个冒出来的小问题。虽然作品尚未完成,但最难的关已经闯过去了。
烈火试真金,真正的创新,不仅需要灵感的火花,更需要将火花变为现实的、扎实的工艺支撑和团队协作。
《共生》,正在从一张草图,一寸寸地长成真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