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台前幕后 (第2/2页)
陈秋铭顿时语塞,脸上一阵发烧。就在这时,两名法律系的学生恰好路过,看到陈秋铭,立刻礼貌地站定,响亮地喊了一声:“陈老师好!”
陈秋铭:“……”
张得慧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摆摆手让那两个学生离开,然后看着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的陈秋铭:“陈老师?嗯?现在还有什么好说的?陈秋铭老师?”
眼见谎言被彻底拆穿,陈秋铭只能缴械投降,挠了挠头,无奈地坦白:“好吧,慧姐,我承认。我确实来龙城大学了,现在在法律系当老师,带一个大二的班。”
“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张得慧嗔怪道,“我和学校打声招呼,各方面都能多照顾照顾你,何必从头开始那么辛苦?”
“别!千万别!”陈秋铭一听这话,立刻严肃起来,语气坚决,“慧姐,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真的想靠我自己的努力做点事,做出点成绩来。我不想靠任何关系,那样没意思。你千万别跟任何人打招呼照顾我,就算我求你了,谢谢你了。”
张得慧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知道他骨子里的倔强和骄傲又上来了。她了解他的脾气,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摇摇头:“好吧好吧,依你。就知道你这驴脾气。有困难一定要说,别硬扛着。”
正说着,潘禹会也从会场出来了,一眼看到张得慧,立刻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小跑着过来:“张总,您怎么在这儿休息?里面准备了热茶……”
他话说到一半,才注意到旁边的陈秋铭,那谄媚的笑容瞬间收敛,换上了一副居高临下、略带审视的冷淡表情,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仿佛在问“你在这里做什么”。
陈秋铭对他这变脸技术深感佩服,只是冷淡地扯了扯嘴角,算是回应,连话都懒得说。
张得慧将两人之间这细微的互动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对潘禹会淡淡道:“没事,透透气。潘主任先去忙吧。”
潘禹会连连点头,又瞪了陈秋铭一眼,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陈秋铭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发出一声极轻的冷笑。
休息时间结束,众人回到会场。会议继续,重头戏是张得慧讲话。
她走到发言席,没有拿稿子,姿态从容自信:“各位老师,大家好。刚才董校长介绍了,我是张得慧。可能很多老师都知道,长治集团是由我的父亲张东生先生和我的伯父张东宝先生在三十年前共同创建的。而龙城大学,几乎与集团同步创办,是我们集团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高度重视的核心事业板块。”
她顿了顿,声音清晰而有力:“去年年末,我正式接替我的父亲,担任长治集团的总经理。目前,我的父亲和母亲正在马尔代夫度假,短期内没有回国计划。我的伯父张东宝先生,则早已不过问集团的事情。所以,目前集团的各项事务,由我主要负责。”
这话说得平静,却清晰地宣示了她在集团内无可置疑的最高权力。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听着。
“我同样高度重视龙城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她继续说道,目光扫过全场,“我们希望学校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益、有用的人才。刚才,我听到有老师谈到要严格管理学生,这固然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话锋在此一转:“但是,我认为,比严格管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成长、成才!教育的核心是人,是每一个鲜活而不同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教育者,尤其是学校的管理层,一定要多倾听一线年轻教师的声音,重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他们更贴近学生,更了解当下的教育环境和新一代年轻人的特点。”
她的语气变得略微严肃:“切不可盲目自大,固步自封,沿用一些僵化的、甚至可能不合时宜的老办法、老思路。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更多的温度、智慧和包容。”
这番话,说得台下不少年轻老师暗自点头,尤其是法律系的翁斯桐、娄越等人,甚至有些激动。而坐在前排的董富贵和刚刚领奖的潘禹会,脸上则一阵红一阵白,显得有些不自在,但又不得不强装镇定,点头表示赞同。
陈秋铭在角落里听着,心中暗自为张得慧这番旗帜鲜明、切中要害的讲话叫好。他不禁抬起头,望向主席台。恰好,张得慧的目光也似乎无意地扫过他这个方向,两人视线在空中有一瞬间的交汇。张得慧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微不可察地对他点了点头。
陈秋铭心中了然,慧姐这番话,既是她的施政理念,或许……也有几分是说给他听的,是对他的一种无声支持。
最后,董富贵校长做总结发言,再次感谢张得慧总经理的“重要指示”,并要求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然后宣布散会。
人群开始骚动,缓缓退场。陈秋铭坐在原地,看着主席台上正在谦让着请张得慧先走的校领导们,心中波澜起伏。他知道,长治集团这么大的产业,慧姐不可能时时盯着学校,她的讲话也许就是一阵风吹过,波澜不惊。董富贵、潘禹会这些人肯定会阳奉阴违的,自己脚下的路仍然注定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