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香菇瑶柱青笋饼 (第2/2页)
“那就好,那就好!”李娘子松了口气,从菜篮子里掏出一把新鲜的嫩笋尖,笋衣还带着湿润的泥土气,“刚从城南笋园买的,今早刚挖的嫩笋,你明天带去郡主府,切碎了做饼最鲜,老夫人吃着也软和。”
王屠户也转身回铺,不多时拎出一小块去了筋的梅花肉,用油纸包得整齐:“这个你拿着,炖粥或者剁成肉末拌馅都成,老夫人年纪大,吃点瘦肉补气血,还不腻口。”
戚萝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连声道谢后才回了院子。
夜里收拾妥当,她翻出纸笔,仔细列了明日的午膳清单:
素饼用新磨的头道白面,加切碎的嫩笋、香菇和少许瑶柱碎提鲜,既清淡又养脾胃;再蒸一碟清甜的百合南瓜,解腻又润喉。
第二日辰时,戚萝提着食盒准时到了郡主府。
暖阁里,老夫人正靠在软榻上,见她来便笑着抬抬手:“姑娘来得巧,我这刚放下书,就闻着你食盒里的香味了,定是合我胃口的吃食。”
戚萝应着,转身去了小厨房。
取来白面,加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醒发半个时辰,而后擀成薄如纸的圆饼,撒上切碎的嫩笋、香菇和瑶柱碎,淋少许香油拌匀,卷成筒状后切成小段,压成掌心大的圆饼,放进刷了薄油的平底锅里,小火慢烙至两面金黄。
没一会儿,素饼的香气就飘满了整个厨房。她将烙好的素饼盛进青花盘,又把蒸得软糯的百合南瓜摆上,一起送到暖阁。
老夫人拿起一块素饼,轻轻咬了一口,眉眼瞬间舒展开来:“这饼软得很,笋的鲜混着瑶柱的香,一点不噎人。”
梁绾也凑过来尝了一块,笑着点头:“确实好吃,等你铺子开了,我定让府里丫头天天来买,给老夫人当点心,也给我自己解馋。”
陪老夫人用完午膳,戚萝便辞了郡主府,径直往铺子赶。
王师傅正带着工匠们给新柜台打磨边角,见她来便放下砂纸迎上前:“戚姑娘,木料样本都在这儿,你看看哪种合心意?还有货架,想做三层还是四层的?”
戚萝接过木料样本,指尖抚过纹理细腻的榆木:“就用这种榆木做柜台,结实耐造,还不容易开裂。货架做三层就好,最下层放米粮、干货,中层摆点心、酱菜,上层搁新鲜蔬果,客人拿取方便,看着也整齐。”
她又跟着王师傅绕着铺子走了一圈,一一交代细节:“灶台要靠窗砌,留够排烟的孔隙,免得油烟闷在屋里;案台得做宽些,我揉面做点心要够地方;角落里隔个小储物间,装上门板,食材和工具放里面干净,还能防鼠蚁。”
工匠们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应下,王师傅也在一旁补充:
“姑娘放心,灶台会按你说的留排烟口,案台宽度加两寸,储物间的门板用厚实的杉木,保准耐用。”
接下来几日,戚萝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在铺子盯进度,核对门窗尺寸、台面高度,时不时帮工匠们递个工具、收拾木屑。
傍晚去市集挑食材,跟粮铺老板定好开业要用的大米、小米,跟干货铺掌柜约好每日送货的货品。
偶尔还要抽时间教郡主府派来的丫头们揉面,教她们分辨面团醒发的软硬程度,哪些是揉得太干、哪些是水分太多。
虽每天累得沾床就睡,戚萝心里却格外踏实。
看着铺子的柜台慢慢成形,货架立起来,灶台安好,她总忍不住站在门口打量,想象着开业时客人满座、香气飘满整条街的模样。
这日傍晚,戚萝正在铺子里收拾散落的木屑,王师傅突然笑着喊她:“戚姑娘,快过来看看!柜台和货架都做好了!”
她快步走过去,见崭新的榆木柜台泛着温润的光,边角打磨得光滑圆润,三层货架整齐地靠在墙边,储物间的门板也装好了,还安了个小巧的铜环。
王师傅又道:“再过三日,门窗上漆晾干,地面扫干净,铺子就彻底妥当了。你要是想定开业日子,现在就能跟街坊们打个招呼,到时候热闹热闹。”
戚萝望着铺子里的一切,指尖轻轻抚过光滑的柜台,嘴角忍不住上扬。
她盼了许久的生意,终于要迎来开张的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