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染布寄远 (第2/2页)
“好。”苏微点头,“顺便把‘微记布坊’的老招牌取回来,挂在苏州染坊的后院,也算个念想。”
七月初二,沈砚带着沈明先动身赴京,苏微留在苏州打理染坊,约定寿宴后在落霞镇会合。送走他们那日,码头的风很大,吹得沈砚的青布袍角猎猎作响。他站在船头,反复叮嘱:“路上当心,落霞镇的蚊虫多,记得带些艾草。”
苏微笑着挥手,直到船影消失在运河尽头,才转身回染坊。刚进门,就见周大人的幕僚候在柜台前,手里拿着封加急的信件,脸色有些凝重。
“苏掌柜,京里来的急信。”幕僚将信递给她,“周大人说,您务必亲启。”
信封上的火漆印是沈府的云纹,却比寻常的更深些,像是盖得格外用力。苏微的心猛地一沉,拆信时指尖发颤——信纸是沈砚的笔迹,却潦草得几乎认不出,只写了两行:
“母病危,速归。京中似有异动,万事小心。”
最后那个“心”字,墨团晕得像滩血,与元启四年那半张残笺上的“避”字,竟有几分相似。
苏微攥着信纸,指节泛白。她忽然想起沈砚离京前,夜里总对着京城的方向发呆,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玉串。那时她只当是他念母心切,如今想来,怕是早察觉到了什么。
“备最快的船!”苏微转身对伙计喊道,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急促,“我要去京城!”
伙计们从没见过她这副模样,连忙应声去安排。苏微冲进内室,从樟木箱最底层翻出那把刻着“砚”字的剪刀,又将沈砚画的“松鹤延年”图样塞进包袱——那是他熬夜画的,说要亲手绣完送给柳氏。
船驶出苏州城时,夜色已浓。苏微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的灯火,心里像压了块巨石。她不知道京里究竟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柳氏的病情如何,只知道必须尽快赶到沈砚身边。
运河的水在船底哗哗作响,像在诉说着未知的凶险。苏微握紧手里的剪刀,指尖的寒意透过粗布渗进来,却让她混沌的脑子清醒了几分。
元启七年的夏夜,风带着水汽的微凉。苏微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急信,绝不会只是“母病危”那么简单。京城的阴影,终究还是没能放过他们。
但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躲在地窖里瑟瑟发抖的小婢女。她有砚微染坊做底气,有手里的剪刀做武器,更有必须护住的人。
船行得飞快,船头劈开浪花,像一把锋利的刀,要划破这沉沉的夜色。苏微望着京城的方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沈砚,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