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破茧专家组 > 第39章 蓝布衫不是他穿的

第39章 蓝布衫不是他穿的

第39章 蓝布衫不是他穿的 (第1/2页)

夜已深,珠城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三楼仍亮着一盏灯。
  
  孙玉花坐在显微影像工作站前,双眼布满血丝,却不敢有半分松懈。
  
  屏幕上,那段从B-12柜中取出的1996年4月3日夜班监控录像正在一帧帧回放。
  
  画质增强程序已运行了六个小时,噪点如雪花般剥落,轮廓逐渐清晰。
  
  她调出关键帧——小卖部门口巷口转角处,一个身穿蓝布衫的男子匆匆走过,右手提着工具袋,左肩微低,右肩高耸,走路时身体明显向左倾斜。
  
  她屏住呼吸,用标尺工具在图像上测量身高比例,结合巷道地砖尺寸反推,最终锁定:身高约168厘米,右肩高出约三公分。
  
  这个数据像一根针,刺进了她记忆深处那份尘封的心理评估档案。
  
  肢体畸形、后勤杂工、夜间搬运……所有线索开始相互吻合。
  
  她迅速调取原案发地周边常住人口数据库,设定条件:1996年居住于西岭街道或临近片区,身高165至170厘米,有肢体异常记录或医疗就诊史。
  
  系统筛选出四人。
  
  其中三人于1997年后迁出本地,户籍注销或变更;唯有一人——周志明,自2001年被环卫站辞退后,再无任何官方登记信息,如同人间蒸发。
  
  孙玉花手指停在屏幕上,心口发紧。
  
  她立刻拨通江临风电话,声音压得极低:“找到了。周志明,原西岭环卫站临时工,符合所有体貌特征。但问题来了——他的指纹档案,是空的。”
  
  江临风正驱车返回市区,窗外雨丝斜织,路灯昏黄。
  
  他握紧方向盘,指节泛白。
  
  “你说什么?”
  
  “入职体检表上的十指印痕全部模糊,像是被人用砂纸磨过,或是……他自己涂了东西掩盖。”孙玉花顿了顿,“更奇怪的是,他从没因刑事案件被采集过指纹。唯一一次进派出所是2000年斗殴案,笔录做了,但没留痕。”
  
  江临风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那些冷案现场:每一起都只有掌纹边缘、鞋印、工具痕,却始终找不到一枚完整的指纹。
  
  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对方根本无法留下清晰指纹。
  
  他猛地睁开眼,拨通林川电话。
  
  “查周志明家属有没有DNA入库记录,尤其是近亲。”
  
  十二小时后,林川的声音从佛山传来,带着一丝震颤:“他妹妹2018年通过‘寻亲平台’录入DNA,比对结果显示,周志明极可能患有‘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一种罕见遗传病,会导致汗腺缺失、皮肤干燥,指纹平坦甚至完全不可见。”
  
  电话两端陷入沉默。
  
  江临风靠在椅背上,胸口起伏。
  
  十七年,十七起命案,无数专家前赴后继,却始终卡在那一枚缺失的指纹上。
  
  原来不是他们找不到,而是那个人,本就不该留下指纹。
  
  “他不是躲藏。”江临风喃喃道,“他是天生隐形。”
  
  翌日清晨,江临风再度踏上清明桥村的青石板路。
  
  细雨未歇,空气里弥漫着苔藓与旧木的气息。
  
  他推开黄阿婆家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将打印好的监控截图轻轻放在桌上。
  
  老人戴着老花镜,凑近看了许久,手指微微颤抖。
  
  “是他啊……”她低声说,“这人来过老吴的邮局。有次下雨,他伞坏了,浑身湿透。老吴借了他一把蓝布伞,他没钱还,就说‘我拿件蓝布衫抵吧’。”
  
  江临风心头一震:“您还记得细节?”
  
  “记得。”黄阿婆从柜子里翻出一张泛黄的收据,背面用铅笔潦草画着一把伞和一件衣服,编号赫然写着:“7796”。
  
  江临风瞳孔骤缩。
  
  7796——这个编号,他曾无数次在韦某英、王有福等受害人家属的通信记录中见过。
  
  那是“代听系统”的原始编码,是吴守业用来标记信息传递链条的秘密符号。
  
  周志明不仅认识吴守业,还曾是那个地下邮路的参与者。
  
  甚至……可能是吴守业最早想揭露的人。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当年吴守业会在日记里写:“有些信,我不敢寄。有些名字,我写到一半就烧了。”
  
  雨声渐密。
  
  江临风站在屋檐下,望着灰蒙蒙的天。
  
  周志明不是偶然出现在案件边缘,他是从一开始就站在阴影中央的人。
  
  他借伞、还衣、留下编号,像一枚嵌入系统的螺丝,静静等待某一天,被时间重新拧紧。
  
  回到办公室已是深夜。
  
  他将所有线索整理归档,正准备发送汇总报告,电脑忽然“叮”了一声。
  
  一封未署名的邮件静静躺在收件箱中,标题空白,发件人显示为乱码。
  
  附件只有一个音频文件,命名:clip_0739。
  
  他迟疑片刻,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起初是电流杂音,接着,一段低沉的背景音缓缓浮现——
  
  沙沙,沙沙……
  
  像是磁带转动的声音。
  
  然后,一个模糊的男声,几乎贴着耳膜响起:
  
  “B-12柜……不止一盘带。”江临风盯着屏幕,耳机里那句“B-12柜不止一盘带……还有三十七号夜班”反复回荡,像一根细线,从记忆的暗处缓缓抽出。
  
  他猛地坐直身体,手指迅速敲击键盘,将音频文件拖入声纹分析模块。
  
  波形图跳跃着展开,背景中的沙沙声被剥离后,竟隐约夹杂着某种规律性的滴答——是老式监控系统的时间戳声,来自某种早已淘汰的磁带录像机。
  
  他立刻在“十七号行动”群组发出紧急消息,附上音频与初步分析。
  
  不到五分钟,金小霜回复:“发件IP定位到珠城市图书馆三楼公共终端,使用老年证登记,姓名:陈阿娣,住址登记为老城区清明桥村18号。”
  
  “陈阿娣?”江临风念出这个名字,心头一震。
  
  他记得黄阿婆提过,吴守业的“代听系统”里有个代号“丁七”的接线员,专管夜间紧急联络,编号尾数正是77。
  
  而“阿娣”在本地话中,常被唤作“娣姐”——当年邮路暗网中,唯一女性传递者。
  
  他拨通孙玉花电话,语速急促:“你带门卡去电信老库,我马上赶过去。”
  
  雨仍未停。
  
  江临风驱车穿行在老城区狭窄的巷道,车灯划破夜雾,映出斑驳的墙皮与锈蚀的铁门。
  
  孙玉花已先行抵达陈阿娣住所,见他进门,轻轻摇头:“她没反抗,也没惊讶,就像等了二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