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破茧专家组 > 第37章 烧信的人不闭眼

第37章 烧信的人不闭眼

第37章 烧信的人不闭眼 (第2/2页)

夜色渐浓,西岭的邮筒静静地立在街角,宛如一座微型纪念碑。
  
  风掠过筒口,发出低微的呜咽声,仿佛仍有未投递的信件,在等待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而就在此时,远处的巷口,一个佝偻的身影正缓缓走来。
  
  她拄着拐杖,布包里装着一束晒干的艾草,脚步沉重却坚定。
  
  她不知道邮筒里藏着什么,也不知道那半句话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她只知道,老吴以前常说:“烧信的人心火旺,得压一压。”黄阿婆是在一个微凉的傍晚来到西岭街的。
  
  她拄着那根磨得发亮的竹拐,布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缓慢而坚定的回响。
  
  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往旧时光的小路。
  
  她走到那个锈迹斑斑的绿色邮筒前,停下脚步,从布包里取出一束晒干的艾草,用红绳仔细绑好,轻轻挂在筒口。
  
  “老吴说,烧信的人心火旺,得压一压。”她低声说着,仿佛在对邮筒说话,又像是在安抚某个看不见的灵魂。
  
  江临风正站在街对面,刚从赵婉华处取回初步笔迹分析报告。
  
  他远远看见这一幕,心头一震,快步走了过去。
  
  “阿婆,您怎么来了?”他语气轻缓,搀扶她站稳。
  
  黄阿婆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风霜与慈和:“我听凤仪姑娘说,韦婶子最近总烧信。我一想,就知道她心里不好受。”她抬头望着那枚老旧邮筒,眼神深远,“老吴活着时最怕人烧信。他说,信烧了,话就断了,魂也回不了家。”
  
  江临风怔住:“您知道她烧的是什么?”
  
  “不是秘密,是责任。”黄阿婆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你别怪她。老吴收信,从不当天回。他总说,要等七日——怕人等太急,也怕自己听错。要是七日之内没人再寄新信来,他就把旧信烧了,说是‘不复则焚’,是规矩,也是慈悲。”
  
  江临风如遭雷击,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原来如此。
  
  韦某英不是背叛了“代听系统”,而是以最沉默的方式,完成了它的最后一环。
  
  她听见了吴守业录下的异常声音,破译出那晚焊枪提前停止的真相,写成信,等待七日,无人回应,便依规焚毁。
  
  她不是隐瞒,是守诺;不是怯懦,是忠诚。
  
  而那场焚烧,不是毁灭,是一场仪式性的交接——把无法传递的真相,交还给时间。
  
  他忽然觉得胸口发闷,像是被什么沉重的东西压住了呼吸。
  
  三十年前那个雨夜,焊枪声戛然而止,杨小满倒在血泊中,而百米之外,吴守业正悄悄按下录音键。
  
  这声音穿越磁带、信号、聋哑人的指尖、环卫工的耳朵、邮差遗孀的笔尖,最终化作半张焦纸,嵌在废弃邮筒深处。
  
  它一直在试图抵达。
  
  只是,从来没有人真正准备倾听。
  
  当晚,江临风回到临时办公室,窗外夜色如墨。
  
  他摊开发言稿,逐字修改,试图用最严谨的术语去包装这份“声音证据链”的构想。
  
  可当他重放吴守业的试音磁带时,耳机里忽然传来一丝异样——在磁带末尾,几乎被底噪吞没的地方,有一段极轻微的电流杂音。
  
  他反复回放,毫无头绪。
  
  “让我试试。”金小霜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接过耳机,导入频谱分析软件。
  
  她调整滤波参数,逐层剥离噪声,终于,在3.2秒的静默后,一段被刻意压低的男声浮现出来:
  
  “……焊枪……三点十七……有人换班……”
  
  时间戳自动匹配——正是1996年4月3日凌晨,杨小满死亡当晚。
  
  空气凝滞。
  
  金小霜抬起头,脸色发白:“这声音……不在原始记录清单里。它被叠在试音信号底下,像是……故意藏进去的。”
  
  江临风盯着屏幕,心跳如鼓。
  
  这段话本身零碎,却指向一个致命细节:焊枪本应在凌晨三点十七分由夜班工人接手,但当晚无人换班——意味着杨小满早已遇害,而系统却未察觉。
  
  这或许能彻底推翻“案发时仍在作业”的误判。
  
  可金小霜却皱眉:“这算证据吗?来源不明,录制方式不合规,甚至无法证明说话者身份……法庭不会认。”
  
  江临风没有回答。
  
  他只是缓缓将那段音频另存为文件,命名:“第一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