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王化之始 (第2/2页)
然后才用纯正的汉话,一字一顿地高声领读。
“人——之——初——”
孩童们面面相觑,随后,在几名手持藤条的士兵和善的目光注视下,不得不跟着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
但方文山没有丝毫不耐,只是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纠正着他们的口型和发音。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琅琅的读书声,虽然稚嫩,笨拙,但它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
在这座古老的印加圣城中,荡开了文明的涟漪。
学堂之外,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
江澈身着便服,与郑海并肩而立,静静地注视着教室里发生的一切。
“王爷,您看。”
郑海抚着胡须,眼中满是感慨与欣慰,“这些孩子,就像一张张白纸。我们现在教他们什么,他们未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此情此景,胜过十万大军啊!”
“军队,只能征服他们的身体,让他们畏惧。”
江澈的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穿透了眼前的教室,看到了数十年后的未来。
“而学堂,是要征服他们的灵魂,让他们认同。畏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甚至会因为压迫而转化为仇恨。但认同,则会通过血脉与语言,代代相传。”
他指着那些正努力模仿着发音的孩童。
“十年,二十年后,当他们长大成人,习惯了说汉话,写汉字,以华夏的礼仪为荣,以印加的过去为耻。他们就会成为我们最忠实的拥护者,成为都护府统治这片土地最稳固的基石。”
“到那时,”
江澈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们会忘记自己曾经是谁,只知道自己是华夏之民。这,才是成本最低,效力最久的征服。”
郑海闻言,心头剧震,看向江澈的眼神,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与折服。
“王爷……此乃真正的百年大计,王化之策!臣,受教了!”
他原以为,江澈设立学堂,只是为了培养一些能听懂命令的翻译和底层官吏。直到此刻,他才明白,王爷的布局,远比他想象的要宏大得多!
这不是简单的教化,这是一种从根源上,对一个文明进行的彻底改造与覆盖!
“光有学堂,还不够。”
江澈话锋一转,“精神上的教化,需要物质基础来支撑。百姓们不会关心什么‘王化’,他们只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肚子。只有让他们吃饱了,吃好了,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拥护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来学堂,相信我们能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王爷说的是。”
郑海立刻躬身道,“屯田之事,已步入正轨。只是……这高原之地,气候与我华夏本土差异甚大,我们带来的水稻、小麦种子,虽已开始育苗,但长势如何,尚是未知之数。粮食安全,始终是悬在都护府头顶的一把利剑。”
“所以,本王打算,在学堂之外,再设一院。”江澈缓缓说道。
“再设一院?”郑海有些不解。
“对。”江澈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叫格物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