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广阔疆域:铁血的战略 (第1/2页)
天翊星,擎天高原,天翊最高统帅部。
这座建筑与冷峻的政府大厦相邻,风格却更加粗犷、厚重,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
通体由深沉的暗色岁月金铸造,棱角尖锐,线条刚硬,巨大的能量护盾发生器如同巨兽的背棘般耸立在建筑顶部,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微光。
这里是天翊文明战争机器的核心大脑,是“光明秩序”铁拳的挥出之地。
统帅部最深层的核心指挥大厅——“征服厅”。
厅内光线冷冽,巨大的环形空间中央,悬浮着覆盖整个已知天翊疆域的精密全息星图。
星图庞大得令人窒息,无数代表恒星系的亮点如同恒河沙数。
被清晰地划分为三个巨大的、由无数超星系团构成的防御与统治区块:光明长城(100个超星系团)、天翊长城(85个超星系团)、皇帝长城(55个超星系团)。
三道“长城”,如同三道横亘在未知宇宙中的冰冷铁幕,拱卫着最核心的“天翊星”。
大厅四周,是阶梯状升高的合金指挥席位。此刻,席位上坐满了人。
除了端坐于最高处、唯一主位上的鶴风,所有与会者,无论职位高低,皆身着统一的夙银甲胄!
这是天翊军团高级军官的标准战甲,基础款式,线条简洁流畅,覆盖全身要害,闪烁着内敛而冰冷的金属光泽,象征着他们作为战争利刃的身份。
肩甲上镌刻着各自所属军团的徽记或编号。
唯独一人,与这肃杀的银甲海洋格格不入,却又理所当然地居于最高位。
鶴风。
他没有穿戴任何甲胄。上身是一件质地精良、熨烫得一丝不苟的纯白色立领衬衫,领口紧扣,袖口挽至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
外面,是一件剪裁完美的深黑色行政夹克,纽扣系得整整齐齐。黑与白的极致对比,简洁、干练、威严。
这身装束,在满厅肃杀的银甲衬托下,非但没有显得突兀,反而凸显出一种凌驾于纯粹武力之上的、掌控一切的统治力。
他就像一柄收入最朴素剑鞘中的绝世神兵,锋芒内敛,却无人敢直视其威。
他的坐姿挺拔,双手随意地搭在合金扶手上,黑色的瞳孔平静地扫视着下方,如同神祇俯瞰棋盘。
“会议开始。”鶴风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肃穆的空气,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第一颗石子,瞬间激活了整个砺锋厅。
“是!王上!”整齐划一、如同金铁交鸣般的回应响彻大厅,所有身着夙银甲的军官们挺直腰背,目光灼灼。
第一位起身汇报的,是负责疆域测绘与情报汇总的“星图总长”,一位面容冷峻的男性天使军官,他的夙银甲胸口铭刻着复杂的星轨图案。
“启禀王上!”星图总长声音沉稳,抬手在中央星图上一点。
代表天翊文明疆域(三道长城)的蓝色区域瞬间高亮,并向外延伸出无数细密的探测射线。
“截至最新测绘数据,我天翊疆域,以天翊星为原点,最远有效控制边界距离为:1497亿光年(光明长城‘碎星壁垒’超星系团)。
最短边界距离为:1218亿光年(皇帝长城‘沉渊之喉’超星系团)。”
星图上标注出两个极其遥远的点,数字触目惊心。
“此疆域范围,远超旧天使文明巅峰时期无数倍!”
星图总长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狂热,但随即转为凝重,“然而,疆域过度扩张,带来显著问题:”
“核心人口不足,稀释严重。”
星图上,代表人口密度的暖色区域以天翊星为核心,向外急剧衰减,在长城边缘地带几乎只剩冰冷的蓝色。
“1.35亿核心人口(超级战士),分散在如此辽阔的疆域,如同水滴入海。
新拓殖区人口稀少,多为附属文明移民或少量军事哨站,对疆域的实际控制力与开发度极低。”
“基建严重滞后,扩张速度锐减。”
星图上,代表大型空间基建(如大虫桥、星门节点)的绿色光点稀疏地分布着,且主要集中于三大长城内部核心区域。
“缺乏大型跨长城、跨超星系团级稳定虫桥网络,物资、人员、舰队调动效率低下,严重制约对新发现富饶区域的及时控制与开发。
目前扩张已遭遇物理瓶颈,速度较百年前下降78%。”
“资源禀赋优越,转化率受限。”
星图切换,显示出新纳入疆域内探测到的丰富矿藏、能量源标记。
“虽资源总量近乎无穷,但受限于开采舰队规模、运输能力及核心工业星区(集中于天翊星区及附近)的转化上限,资源实际转化为可用战备及民用物资的效率,无法匹配疆域扩张速度。”
鶴风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极有韵律的轻响。
星图上的数据冰冷地展示着帝国庞大身躯下的隐疾——虚胖。
核心人口是根基,基建是血管,资源转化是血液。
根基不够深,血管不够畅,血液流动自然滞涩。
“应对策略?”鶴风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回王上!”星图总长立刻回答,“测绘部建议:一、暂停大规模疆域外拓,转为深耕现有三大长城,尤其是加强核心超星系团之间的基建网络建设(优先级:大虫桥)。
二、由内务部主导,制定更积极的内部人口迁移政策,鼓励向资源丰富的新拓殖区(尤其是长城边缘关键节点)移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