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为陛下选秀 (第1/2页)
慈庆宫内,暖意融融,陈设雅致而不失庄重。
刘太妃身着常服,坐在软榻上,见朱由校进来,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皇帝来了,快坐。外面天寒,喝碗热汤暖暖身子。”
朱由校依言坐下,接过宫女奉上的热汤,恭敬道:“谢太妃关怀。太妃近日身体可安?”
“哀家一切都好,就是惦记着你。”刘太妃细细打量着朱由校,眼中带着长辈特有的关切,
“皇帝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哀家都看在眼里。这半年来,你推行新政,整饬边备,桩桩件件都是大事,也……都带着雷霆手段。”她的话语温和,却意有所指。
朱由校神色不变,平静道:“国事艰难,积弊深重,非雷霆手段不足以破旧立新。让太妃忧心了。”
“哀家知道你是为了江山社稷。”刘太妃轻轻叹了口气,
“只是,皇帝啊,你毕竟才十五岁,正是少年心性。哀家看你行事,有时……太过刚烈,锋芒毕露。朝堂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刚极易折啊。”
她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哀家想着,你身边……也该有个知冷知热、能说说话的人了。
寻常百姓家,十五六岁也该议亲了。何况你是一国之君,后宫空悬,于国本也不利。”
朱由校心中了然,太妃这是要提选秀的事情了,他不动声色地听着。
“哀家的意思,”刘太妃看着他的眼睛,缓缓道,“开春之后,是不是该下旨,举行大选,为你挑选一位贤良淑德、能母仪天下的皇后?再选几位品貌端庄的妃嫔,充实后宫?”
她见朱由校沉默,便接着劝道:“有了皇后,后宫有了主心骨,也能替你分忧。
更重要的是,枕边人若能时常规劝,以柔克刚,或许能让你行事多几分圆融,少几分……冲动。这于国于家,都是好事。皇帝,你觉得呢?”
朱由校放下汤碗,目光沉静如水。他明白太妃的良苦用心,是出于长辈的关怀,也是出于对朝局稳定的担忧。
选秀立后,确为“国本”大事,能安朝臣之心,也能为皇室开枝散叶。
然而,在他心中,此刻却有更重的考量:新政初行,北疆未靖,海陆雄师正在训练成型,正是帝国转型的关键时刻,他需要全神贯注于朝堂与边疆。
而皇后与后妃,背后往往牵连着复杂的朝堂势力。他需要绝对掌控权,不愿后宫成为掣肘。
但就在他准备婉拒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张嫣!
他依稀记得,历史上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其皇后张嫣,以倾国倾城之貌和贤良淑德闻名后世!
史书赞其“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更有“五代以来第一美人”之称!
更重要的是,她性情刚烈,曾多次劝谏天启帝远离魏忠贤、客氏,堪称贤后典范。
“若真是她……”朱由校心中竟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涟漪。穿越以来,他心系天下,殚精竭虑,几乎忘却了自己也是个少年郎。
若能得此等才貌双全、品行高洁的女子为后,既能安后宫、慰太妃之心,或许……也能在繁重的国事之余,得一红颜知己,共话桑麻?
这份隐秘的期待,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让他原本坚定的拒绝念头产生了动摇。况且,太妃所言有理,后宫空悬确实于礼不合,也易生流言,他朱由校绝不是贪图人家的美色。
若能借此机会,亲自把关,选一位如张嫣般贤德貌美的皇后,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至于朝堂势力?哼,以他如今的手段和即将掌握的力量,还怕掌控不了一个后宫?
心思辗转间,朱由校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对着刘太妃恭敬一礼:
“太妃关怀备至,句句金玉良言,朕感念于心。立后选妃,关乎国本,朕亦深知其重。太妃提议,甚合朕意。”
刘太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皇帝答应了?”
“然也。”朱由校点头,语气沉稳,“只是,如今国事维艰,新政初启,北虏未靖,海疆待兴。选秀之事,不宜操之过急,以免耗费过甚,徒增纷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