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为君者应重礼明德,居国之中,持纲执纪,以威仪治天下 (第2/2页)
那奸佞之臣秦桧,当年一被金军掳走,从此胆破魂飞,自此再不敢提兵战之事。
若不是因为他畏首畏尾、苟且偷安,又怎会有那日后十二道金牌急召——
怎会让即将凯旋的主帅,冤死在那所谓“莫须有”的罪名之下!
而最为受苦的,终究还是黎民百姓——
北地的惨败,使无数家园尽毁,百姓颠沛流离、流落他乡。
更有甚者,在金兵班师北返途中,被残酷屠戮,血流成河,尸骨成山。
这桩惨事,至今仍是中国大地挥之不去的伤疤。
正如岳飞怒书的那句话——
“靖康之耻,未曾洗雪;忠臣之恨,何日方休!”
“父皇,请息怒。”
“虽有国耻之辱,但日后金国也已覆灭,终算一场因果报应。”
朱标在一旁出言相劝。
老朱冷哼一声:“区区灭国,怎能和奇耻大辱相抵?!”
“大宋传承三百余年,坐拥天下,却无敬天畏民之心。”
“我大明若想长治久安,必须以此为鉴。”
“………”
朱标拱手颔首:“儿臣谨记,吾大明需汲取前朝沉痛教训。”
“历代君王皆应勤政爱民,断不可蹈二宗之覆辙,使江山再度动荡,百姓再遭战祸。”
……
大宋时期!
赵匡胤手掌微颤,周身太医环绕,满面愁容。
征战沙场多年,弓矢未曾伤他半分。
但如今却差点被子孙后代的荒唐行径气得昏厥过去。
赵佶、赵桓这父子俩,简直让他颜面尽失,把赵家几代人苦心经营的基业一朝毁掉!
赵匡胤根本不敢设想,其他历代帝王在看过天幕中这段画面之后,会对他作何评价。
疆土未能光复也罢,可竟然搞出如此荒谬之事!
中原自古虽遭异族入侵无数,但从未出现过皇帝亲自屈膝投降的丑闻!
一个堂堂君主,竟比奴才还卑微,令人发指!
赵匡胤勉强让自己镇定下来,但翻涌的怒火却久久未平。
“陛下,陛下还是保重龙体为要。”
赵光义在一旁口口声声劝慰,但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
良久,赵匡胤才算气血缓和,勉强恢复了几分镇静。
“我赵氏皇族,今日起立下祖训。”
“自今日起,后世子孙若无胆识、无才德,万不可再登皇位!”
“……”
赵匡胤内心如同吞了黄莲,百般滋味无法诉说。
这天幕宛如一记又一记响亮耳光,甩在他的老脸上,叫他无处遁形。
偏偏这不是他能预料的未来,而是百年之后才会发生的悲剧。
他能怎么办?!
莫非真要隔着天幕破口大骂后代赵佶与赵桓?!
若这两个不孝子孙真出现在他眼前,他一定会扇他们十几个大耳刮子,再逐出宗庙!
“我大宋的脸,我赵家的脸……都被这两个逆子丢光了……”
赵匡胤缓缓闭上双目,热泪悄然滑下,满是羞愧。
若这画面只是他独自所见,或许还能忍气吞声。
但眼下天幕播放,满朝诸帝皆在旁观!
秦皇、汉武、汉祖、唐宗……
哪个不是百战成王的雄主?
他赵匡胤如今情何以堪?
当众出丑,令他颜面尽失!
他暗暗发誓,从此绝不在弹幕中留言!
哪怕天幕再现,他也要做最安静的“看客”。
只当自己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发生。
想到未来的子孙竟是如此模样,赵匡胤只觉心寒透骨。
北宋已亡,尚且还有南宋……
可谁能保证,南宋的那帮子孙,又会是何等光景?
他们会不会,把脸丢得更干净?!
当宋徽宗、宋钦宗那段屈辱视频播放完毕后,天幕一片寂静。
仿佛连上苍也沉默了。
这是给所有皇帝一个缓冲的时间——
也是给赵匡胤,一点喘息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