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玉关城 (第2/2页)
他们一直聊到天亮,连累其他人也没法睡。
索性,经过土匪闹了一通,众人也都睡不着了,在那里硬挺,倒也没什么闲话。
天一亮就直接收拾东西出发,结伴前往玉关。
还隔着二三十里的时候,眼前就出现一片群山,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际。
今天的天色不好,阴云密布,看不见太阳。
在乌云的遮挡下,这片大山更显威严。
杨越骑在一匹驮马上,看到这片大山,低声感慨起来。
“这就是云山?”
黄文轩这会儿其实很困,被刘县令拉着聊了一晚上。
等到队伍出发,刘县令拍拍屁股,回他的轿子上睡觉去了,黄文轩只能硬撑着赶路。
他听到杨越开口,便随口应付道:“杨……黄四爷说的没错,这就是云山,早年也是鞑子的地盘。
后来太祖皇帝派兵北伐,把鞑子赶走,不仅在云山中修建许多关卡,还在北边设立一些县城,咱们鸭城就是其中之一。”
他脑子迷糊,说话不着边际,发散的厉害。
“四爷或许不知道,咱们那边的县城,名字其实都有来历。
听说是当年领兵大将追杀鞑子时,恰好看到一群白鸭,认为是祥瑞,便奋力追击,最后果然大破敌军。
消息传回京城,太祖龙颜大悦,就起了这么个名字。”
杨越认真听着,倒也不嫌他烦,随口笑道:“幸好当初没看到一群白鹅。”
黄文轩茫然问道:“这话从何说起?”
杨越笑而不语,并不解释。
进了云山之后,虽然山路崎岖,但是官道明显好走不少,速度反而更快,赶在天黑前就到了城关之外。
玉关,城如其名,修建在一处山谷中,两侧山壁十分洁白,远远望去好似玉璧。
此刻临近黄昏,关门却还打开着。
行人进进出出,很热闹。
众人见状都点头。
不愧是府城,就是不一样,好像根本没受到朝廷的大败的影响一样。
他们进城门时,守城的兵丁看到他们是生面孔,便多盘问了几句,不过等到刘县令亮出身份,兵丁也不敢阻拦,恭敬地退到一旁。
玉关只是府城,又不是京城,县令这个身份还是有些含金量的。
杨越他们也沾了光,一文钱也没出,就顺利进了城。
进城后,刘县令居然说到做到,给黄文轩写了张纸条,说是如果买粮遇到麻烦,就拿着纸条去府衙找他。
随后便带人离开,直奔府衙而去。
这段时间,孟太守不停派人外出传信,请各地县令过来,只要进城,那就都请到府衙来居住。
孟太守听说刘县令来了,丝毫不意外。
“先安顿他们住下,晚上本官亲自设宴接待!”
过了一个时辰,天色彻底黑了下来,孟太守果然设了豪华宴席,宴请刘县令。
他们是同一年中的进士,在大景,这算是同年之好,关系很亲密。
所以两边都带了各自家眷。
酒过三巡,刘县令想起路上遭遇的事情,便对孟太守诉苦。
“太守大人,自从王师败绩,这边地的治安就越发差了!
哪怕是下官来府城的路上,也差点儿被土匪给劫了。”
孟太守听后长叹一口气,面露无奈,不过心里却不以为然。
这种事情他听的太多了。
不过,他嘴上还是问道:“刘老弟,我早就说了,咱们之间不必这么多礼,直接兄弟相称就好。
对了,既然你路上遇险,那又是如何平安渡过危机的?
我记得你身边那些护卫也不怎么精干啊。”
刘县令想起当时场景,依旧有些后怕,不住地摇头。
“想来是我运气好,那群土匪眼睛昏花,认错了人,觉得下官的队伍里有个叫杨越的,竟然直接被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