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防守反击(10k) (第2/2页)
如今的大汉,不但占据大半个中原,还有益荆扬整个南方!并且是有着统领青州、徐州的吕布以为支援,和当初的曹操明显不是一个量级!
袁绍此战,不可能只抱着官渡一个方向突破,而是进行一场全面战争迅速推进,并且找时机在某处战场彻底消灭掉汉军的有生力量,以此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而这也意味着……
“将来我军,不可能与当年的曹操一样,只守一处,甚至只守一条战线!”
全面战争!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其规模庞大,数量众多,战线冗长!
周瑜之所以先强调这点,便是让刘邈知道,这种规模的战争,一旦开启,便是混沌一片!甚至有的时候,会令敌军主力在那里,己方主力究竟还存不存在都不知道!
刘邈点点头,示意让周瑜继续说下去。
“而且臣以为,不应当将靠近济水的边境作为主战场。”
“为何?”
“气候!”
周瑜在中原待了一整个冬天,对于中原以及北方的严寒已经是有了明确的认知。
“中原少树木,大军难以随时生火取暖。”
“而且南人终究是南人,那赫赫有名的丹阳精锐一到冬日,便也不能作战,完全不复在南方的勇猛!”
司马懿此时插话:“孔明不是想方设法制备了许多冬衣吗?而且我听说他到了辽东之后,也是组织当地百姓猎杀野兽,将兽皮运来制作冬衣御寒……”
“不够。”
周瑜觉得,司马懿终究还是没有认识到此战的残酷。
“将来一旦开战,前线士卒,至少在二十万以上。”
“而负责后勤的民夫还有其他预备军队加起来,这个数字不会低于五十万。”
“前线的士卒固然要御寒,难道这些负责后勤的民夫不需要御寒吗?”
周瑜道:“所以,冬衣只能优先装备到前线士卒,顾忌不到后方的人员。”
“这就是臣以为,不能将战场定在两国边境!”
刘邈看着舆图:“公瑾是想要关门打狗?”
“然也!”
周瑜与太史慈这两名前线的最高统帅来到襄阳,就是为了商讨战事的最终方案!
“还有一点。”
周瑜指着济水,又指着淮水,最后又指向长江。
“如果要在济水附近决战,我军的后勤补给,要经历如此漫长的距离!”
之后,周瑜又指向邺城和济水。
“而敌军的补给线,却是如此短暂。”
“在这样的距离下作战,对我不利,于敌有利!”
“何况河北一带,本就人口稠密。反观中原因为之前的战事,百姓大都逃难往别处而去,更是不利于我军运输粮草辎重。”
若是真的直接在济水附近作战,那刘邈还没开打,就已经耗费了许多国力在这漫长的补给线上,显然是得不偿失。
刘邈紧皱眉头:“如此,是要将中原拱手相让?”
“非也。”
周瑜指着舆图。
上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点。
“这些,都是中原的坞堡。”
“这些坞堡有过去中原世家私自修建的,也有臣后来巡视,在一些要紧之地修建的。”
“等今年中原秋收之后,粮草就会补充到这些坞堡中。”
“再往每个坞堡中派遣少则几十名,多则几百名士卒,凭借着这些粮食,他们就能够撑过这个冬天。”
“袁绍之所以在冬日作战,就是因为南人畏寒!一旦等到初春,我军便能够摆脱气候的束缚,与其放开手脚大战一场!”
周瑜指着这些坞堡。
“而这些坞堡,便是分散、拖延袁军在中原的前进。”
“坞堡素来坚固,只要里面还有粮草,便都是易守难攻之地。而如今中原共有近百个坞堡,袁绍显然不可能为了这些坞堡而耗费兵力去用主力围剿这些坞堡,而是会让袁军的普通民兵围起进攻!”
“到时候这些分散到各处的民兵也会消耗袁军的粮草……此消彼长,在消耗上,我军就能少于袁军!”
那些密密麻麻的坞堡,就是周瑜在中原大地上洒下的钉子。
不致命,却烦人。
它们能够极大程度消耗袁军的粮草,同时还能打击袁军的士气,确实是将“迟滞进攻”这一块应用的炉火纯青!
若是袁绍不管,那这些坞堡的士卒就能够骚扰袁绍的粮道,逼迫袁军加大在运粮队伍的投入,其实也是变相的增加了袁军后勤的消耗。
刘邈看着那些孤零零的坞堡,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周瑜对于中原的布置。
周瑜继续又指向中原的西面。
“袁绍上一次,就是从这条路线进攻中原。”
“如今袁绍还据有关中、雒阳,也就是说在西面战场。袁军可以从西、北、东三个方向进攻荥阳、官渡,可谓占据了优势。”
顿了顿,周瑜才道:“但臣以为,袁绍不会从西面进攻。”
“诚然,从西面进攻或许更加容易,但那里狭小的地形其实并不能让袁军的优势放到最大!”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严肃起来。
坞堡那些,不过小道。
就算这些能够迟滞袁军的进攻,消耗袁军的粮草,但最后的关键,终究是要落在双方的决战上。
打赢了,一切都有意义。
打输了,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
而众人显然也明白,周瑜说的袁军的“优势”是什么——
“骑兵!”
周瑜此时同样认真起来。
“孔明从辽东来信,说是之前伺机进攻辽东的乌桓忽然撤军,他猜测袁绍很有可能为此战将乌桓调动到了中原。”
太史慈补充道:“乌桓骑兵,应该会有六、七千人。”
“加上袁家素来与南匈奴交好,南匈奴估计也会出兵,如此就能凑到一万骑兵!”
北方本就占据优势的骑兵再有了这样一笔助力,显然是更加让人绝望。
旁边的周泰倒是忽然想到什么。
“陛下,你不是娶了那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的女儿吗?”
“这……南匈奴算是陛下的半个娘家啊!怎么这南匈奴又来帮袁绍?”
刘邈想到栾提氏那张充满野性的面孔和强而有力的小腰,却是轻轻一笑。
“论联姻,高祖、太宗那会,和匈奴联姻还少吗?难不成匈奴因为这些关系停止劫掠了?”
“人家南匈奴距离河北那么近,袁绍那老小子又是出了名的爱拉拢北方的异族,人家出来也是无可厚非。”
对南匈奴要帮助袁绍,刘邈也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继续询问周瑜:“公瑾以为,袁绍此次能够出动多少骑兵?”
周瑜心中估算了一阵。
“虽然在关中方向与河北有着走私,但毕竟官面上互相没有交往,所以只能大概估算——”
“此战,算上乌桓、南匈奴,袁绍恐怕能够出动五万骑兵!”
“嘶——”
周泰最先倒吸一口冷气!
他不敢置信的问周瑜:“五万?”
“或许会少一些,但少也不会少过四万。”
周瑜对自己估算的数值还是相当有信心。
“而且通过来往商贾的消息,还能知道袁绍在邯郸、中山国一带,架起了许多高炉用来炼铁。”
“想也知道,袁绍如此,必然是为了打造铠甲兵刃,以及最关键的——重骑兵!”
周瑜猜测:“如今袁绍手中的重骑兵,大致会在三千到五千!”
这个消息,再度给了在场之人沉闷一击!
没办法……
河北太富了!
即便黄巾之乱几乎摧毁了一切,但那毕竟是后汉二百年精华所在,只要稍稍休息一阵,回过神来,就能够发展的相当不错!
反观汉军。
自从刘邈听取张辽改革骑兵战法之后,汉军军中的重骑兵数量其实增长的极为缓慢,如今也不过两千出头。
在张辽那套战法还未真正展示其作用前,这样的数量差距,着实是让人有些担忧甚至畏惧。
周瑜只是实事求是说出了这些数据,随即便继续与众人分析此战。
“故此,西面虽然能够三面进攻,但因为河流众多,将平原分割开来,其实并不适合袁军骑兵的大规模进攻。”
周瑜让众人重新将目光放在中原东部。
“反观此处,只要渡过济水,几乎就是一马平川!”
“而且济水在下游流量不大,有时还会结冰,最适合骑兵进军!”
周瑜推测——
“将来定陶-小沛这一路,应当就是袁军主攻的方向!”
“一旦定陶、小沛失陷,袁军东可以切断徐州与江东的联系,使吕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慢慢将其蚕食;西可以再不顾中原的河流、坞堡,一路便能够平推到荆襄附近;南则可以威胁淮南,从而饮马长江!”
刘邈往那里看去,而在那一片空旷之地,有个名字显得格外突兀——
“彭城。”
“不错!就是彭城!”
这是周瑜心中决战的最佳地点!
再往北,优势属于袁绍。
再往南,大汉的损失会太大。
只有这里,是双方最可能进行大规模决战的战场!
“呼~~~”
刘邈听了这么多,也是有些许困乏。
“彭城啊……”
对双方而言,这确实是一个最佳的地点。
彭城南面大规模的水网,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大汉的损耗,发挥大汉的水军以及运输优势。
而彭城北面的大片空地,则是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袁军骑兵的威力。
也就是说,此战最后终究是简化成了两个问题,即——
究竟是袁绍的后勤先被拖垮?还是刘邈的部队先被骑兵击败?
“有意思!”
刘邈对这个庙算的感官,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不过刘邈还是询问周瑜:“若是袁绍和上次一样,从西面进攻,并未让袁谭从关中出兵支援呢?”
“陛下也说了,和上次一样……”
周瑜毫不掩饰自己对袁绍在战略上的蔑视。
“袁绍已经在昆阳败过一次,那他就绝对不会再一次选择那里作为战场。”
“袁绍,绝非那种钻牛角尖的人!他没有理由再往南阳一带发动攻势!”
此外,周瑜还有一个原因没说。
上一次刘邈不得不在南阳应战,是因为刘邈之前本来就在关中。
但如今,刘邈肯定是要坐镇到江东去。
如果袁绍真的敢大规模朝着南阳用兵,那刘邈直接从青州、东郡一带强突河北就够了,哪里还用想其他多余的战术?
故此周瑜直接否决了袁绍进攻西路的可能!他最终肯定还是会走定陶-小沛这条路线,从而抵达彭城!
“朕就喜欢公瑾这幅自信的模样!哈哈!”
刘邈朝着费祎招招手。
“公瑾且听听这孩子是怎么说的?”
“哦?”
周瑜上下审视费祎,而费祎也没有想到刘邈竟然这么快就真的让他加入到大汉如此重要的决策中来,不免有些紧张。
不过随着费祎渐渐侃侃而谈,那份紧张也是慢慢消失的无影无踪……
“袁谭有可能领兵到河北?”
周瑜对这个猜测也是颇为感兴趣!
又看费祎年纪轻轻就能有这样的发言,周瑜不禁对刘邈感慨:“陛下在蜀地,是真的捡到宝了。”
“呵!朕这次得到的宝贝多着呢!”
法正、张任、黄权……
还有用五斗米教的壳子将自己的私货塞了进去,外加首次科举获得的经验,以及两个翘臀的蜀地夫人,甚至其中一个或许能够研究出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与这些相比,费祎虽然也是弥足珍贵,却还真的算不上什么。
周瑜面对刘邈从来都是无可奈何,只当是刘邈自谦,便也不在关注费祎,转而是开始思考费祎言语的可能性。
“或许有可能!但难以求证,冒然行动的话,风险太大。”
关中可是能从武关出来抵达南阳!
而关中这两年积攒了多少财富,便是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袁谭用这笔钱,完全有可能组建一支精锐!若是仅仅凭借一条猜测,就防空南阳,将南阳用来防范关中的兵马调动到中原,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朕也这么觉得。”
刘邈的话让周瑜颇感意外。
既然刘邈质疑,那为何还要让费祎与自己说这些?
刘邈此时站起身来,活动了两下肩膀:“公瑾,你这庙算确实不错,但是不是少了些什么?”
周瑜不明白。
“军事,向来都是以正合,以奇胜。”
“朕虽然知道,像这样的全面战争,奇基本是无用武之地,但是未免也实在有些四平八稳。”
周瑜从刘邈的话中,听出了不好的预感。
“陛下莫非是想……”
“猜对了!”
看周瑜的眼神,刘邈就知道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
“公瑾,此战,总得来说便是防守反击。”
“但只防守,不反击,那不成了缩头乌龟?”
“而且公瑾应该知道,朕这个人,无论是打仗还是其他的什么,都不喜欢被动!”
太史慈此时迷茫的看着二人,显然不知道二人在打什么机锋。
倒是另一名从蜀地跟来的谋臣法正已经听出刘邈的言外之意。
“陛下,是想要先攻关中?”
“没错!”
刘邈给了法正一个赞许的眼神!
现在,刘邈要验证一番,袁谭这个大舅哥究竟还在不在关中。
而想要验证,猜是不行的。
既然如此,那搞一下不就知道了?
“若是袁谭在关中,那代表袁绍如今应当尚未集中兵力到河北准备南下。”
“如果他不在关中,那现在关中就算有些留守力量,却肯定也不是主力!说不定还有机会再去长安溜达一圈呢!”
刘邈,竟然要在这场战役中第一个吹响号角!
在座之人虽然都知道刘邈有时候会异想天开,却没有想到能够这样异想天开!
而且……听刘邈的意思,刘邈好像还要亲自去到关中试探?
周瑜瞬间反应过来!
他用那幽怨的眼神看着刘邈:“陛下,您来襄阳,究竟是想要见臣,还是想要亲自领兵往关中去试探一番?”
周瑜其实之前是想着等刘邈回到金陵,再与刘邈商议此事。
但刘邈却坚持将地点定在襄阳。
周瑜本以为刘邈是担心他和太史慈忽然远离战区太过危险,亦或者是刘邈心疼他两舟车劳顿,这才选择来到襄阳……
但听过费祎的推测后,周瑜敢肯定,刘邈之所以选择襄阳,一开始就是奔着试探关中来的!
“嘿嘿!公瑾什么眼神!朕就是想试试嘛!”
刘邈故意在周瑜面前捻起自己的胡须:“袁绍那老小子,肯定会选择在冬季与我军作战,也就是说此时他其实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
“若是袁谭真去了河北,完全可以破坏袁绍那老小子攥指为拳,一击打穿中原的计划!”
“袁绍的优柔寡断是出了名的,若是真的出现了这样的变故,指不定袁绍会不会烦躁到连仗都不会打了!嘿嘿!”
周瑜的战术,是针对袁军。
但刘邈的那点损招,却是全部在针对袁绍的性格!
只要能够给袁绍添堵,那无论做这事有多么辛苦,刘邈依旧会尽心尽力去做的!
“人数不用多,让张绣领着麾下骑兵跟着朕就行!”
刘邈已经私自定下了此事。
“朕跑这一趟,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就算袁谭还在关中,难不成他这个时候还敢出关来追朕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