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战术革新 (第2/2页)
想要施行这套战法,还要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而这显然是刘邈要为张辽解决的。
战马、弓箭自不必说。
若是从多余的弓箭来看,混编骑兵的花费似乎还要高于重甲骑兵。
可是按照张辽的混编战法,轻骑兵的数目显然要远大于重骑兵的数目。这也就意味着具装重甲这一最大的开支其实会大幅减少。
如此算下来。
其实组建一支千人重骑兵的费用,反而是比组建一支两百名重骑兵、八百名轻骑兵的费用还要多。
而后面的这支混编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显然要强于前者。
如此,就能够将成本打下来。
成本一下来,也就意味着可以组建更多这样的骑兵部队,扩大己方战场上的优势。
刘邈简单盘算了一下重新组建骑兵账目,便已经定下此事。
“后日朝会上,文远上个奏议。”
“喏!”
张辽眼前一亮,显然知道刘邈已经同意了此事!
“不过别高兴的太早,还有其他的问题要解决。”
刘邈让骑兵将自己身上的重甲脱下来,放在不远处的箭靶旁,随即便举起弓箭朝着那身重甲射去!
“噔!”
刘邈虽不及黄忠、太史慈那样的神射手,但是气血充足,射出的箭矢霸道非凡,直直坠落到了那副甲胄上。
可当士卒将那副重甲搬到刘邈面前时,刘邈清晰的看见那重甲上不过是有几处甲片微微翘起。
见到这一幕,张辽面色发白。
诚然。
如张辽这样的将领,射出弓箭,必然能够使其贯穿敌甲。
但其他士卒呢?
若是都这样绵软无力,那骑射战术不过是个笑话!
“嗯……”
刘邈摩挲着箭镞。
这是一枚铁制三棱镞,也就是俗称的羊头镞。
这种箭镞对轻甲士卒的杀伤极为可观,但破甲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刘邈又问士卒要来一杆马槊。
这马槊重而长,能够平举冲锋的,毫无疑问都是有千钧之力的猛士!
可刘邈也能感受到这马槊的笨重。
这样的马槊,寻常士卒也就能在冲锋的时候用用。
倘若战马一停,挥动这样的马槊作战那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
当初昆阳之战的时候,刘邈就知道有许多重甲士卒一旦冲入到袁军队伍当中后,就只能迫不得已的丢下贵重的马槊,而拔出随身带着的环首刀对敌。
如此一来,其实大量的马槊也是被作为损耗消失不见。
所以对弓箭,对马槊的改进同样是势在必得。
“准备一下,等会去趟冶城!”
“喏!”
还没完。
刘邈又来到战马旁边,摸着战马侧面垂下来的一个布袋。
这自然不是真的布袋,而是“布马镫”。
如今马镫已经是流传开来,但这样的“布马镫”并不是为了战事而服务,仅仅是作为辅助骑兵上下战马的一个工具。
刘邈指着“布马镫”:“将此物也一并拿下!”
左右虽然不解,却还是解下这个马镫,带着与刘邈浩浩荡荡的前往西面的冶城。
冶城随着金陵不断的发展,早已不是刘邈第一次来时,只有孤零零光秃秃的一座小城。
相反。
如今的冶城,周围人来人往,城南、城东门前,都已经设有集市,用以贩卖出售冶城中锻造的铁具。
随着之前宿铁之法的出现,冶城的铁器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弥足增长。外加有大量百姓迁徙到金陵后需要农具,以及各项手工业发展起来之后,对铁器的需求也超越了任何时候。
供需关系的平衡与扩大,使得如今的冶城在金陵几乎是仅次于城南市肆的繁华之地,导致刘邈等人从北门进入冶城的时候,还引发无数百姓观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邈刚一进入冶城,立即就看到一个熟悉的人。
“嘿!你小子还在呢?”
刘邈指着一个工匠和周围人介绍:“就是这小子,当年把尿撒在水里,然后做出了第一把宿铁刀!”
那工匠又是不好意思又是惊奇:“陛下还记得草民?”
“当然记得!”
刘邈还询问对方:“你师父呢?”
“师父走了。”
刘邈顿时沉默:“节哀。”
“不是不是!师父是离开冶城了!他说现在干私活比在冶城里干赚的多多了!”
“……”
“混小子!”
刘邈刚才还有些伤感的心情瞬间无影无踪,随后直接将箭簇、马槊、布马镫一并丢给他。
“把你师父也一并叫来,就说来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