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傲慢与偏见 (第2/2页)
更何况前世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多年,跟这些所谓的社会大哥打过不止一次交道,很清楚如何对付他们,因而丝毫不惧。
由于孙延喜的阻挡,徐庆斌没能帮上拳,变相地逃过了一劫。但他却不自知,扯着嗓子嚷嚷道:“大家伙都看见了,耿耀阳打人家刘海艇。我这就报告老师去,让学校给你处分!”
听到他公然歪曲事实指鹿为马,耿耀阳忍不住呵呵笑道:“你这不是瞎胡扯吗?是他刘海艇先动的手,我这是正当防卫。”
“你说了不算。”徐庆斌犟嘴道:“我去找老师去。老师说了才算。”
老话说得好:说曹操,曹操到!
徐庆斌刚说到要去找老师,脸色铁青的申承民便推门而入,后面还跟着面色不善的韩菲,以及跑出去通风报信的李倩。
“刘海艇,你这又是闹什么闹啊?”申承民见学生们并没有厮打在一起,心下稍安道:“马上要高考了,你们就不能消停点?”
刚才两人之所以拳脚相加,全是因为刘海艇首先动了手,所以他有些心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是好,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
如果是申承民一个人到场,耿耀阳自然会把冲突的前因后果讲个清楚,让他来主持公道。但瞧见韩菲也跟了进来,见惯人性险恶的他不由得犯起了嘀咕。
别看韩菲在两年前曾经给耿耀阳当过一年的班主任,但却对他有极大的成见,甚至可以说是极其的不待见。
究其原因简单得很,就在于傲慢与偏见。
海佑一中有自己的初中部,学生主要来源于市内各所顶尖小学选拔的优等生。由于不是按照划片分区招生,因此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远远好于其他中学。
由此导致的后果是:通过中考进入海佑一中的外校学生寥寥无几。占比最多时还不到百分之四十。
因此一中的老师普遍信赖和偏爱本校培养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外校考进来的孩子则戴有天然的有色眼镜。
在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时,耿耀阳一鸣惊人,从众多学生里脱颖而出,成为近些年以来唯一考进全校前三的外校生。
按理说,耿耀阳取得了如此惊人的优异成绩,作为班主任老师的韩菲应该高兴才对。但人家对此并不怎么感冒,不屑一顾地评价道:“十三中出来的学生渣子能好到哪里去?他这次考得好纯粹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侥幸而已。”
等到评定三好学生时,这娘儿们居然硬生生把排名全班第一的耿耀阳拿下,换成了倒数第一的班长张静。
她对此调整的解释是:“耿耀阳只知道学习,综合素质比张静差得太多。三好学生比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其他各方面发展都要考虑……”
此时的耿耀阳重活一世,当然很清楚她为什么非要把三好学生的荣誉给张静。大概是因为人家妈妈既是著名企业的大老板,还是市政协的领导,并且给学校提供了不少金钱和物质上的帮助。
这等有能量的大人物,学校和老师自然得罪不起,必须上赶着巴结才行,因而只能选择牺牲像他一样无足轻重的小卒了。
前世耿耀阳被污蔑偷人家钱包时,身为副教导主任的韩菲态度极其恶劣,除了冲他发泄了不少狠话损话之外,还说他是害群之马,非要开除他不可。
重生在世,饱尝世间险恶的他,可不认为韩菲跟着来班里是为了恪尽职守。这娘儿们一定没安什么好心,绝对憋着坏呢。